搜索
吾父先归吾未可,吾母已行犹顾我。
儿女喜归未鲜悲,我愁安得似儿痴。
墙头人看不须羡,居者那知行者叹。
昨日幸晴今又雨,天公管得行人苦。
吾母病肺生怯寒,晚风鸣屋正无端。
人家养子要作官,吾亲此行谁使然。
猜你喜欢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
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参考资料: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41-1242页。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苍松联想为飞龙,或赋贞松以比君子,这类诗篇数量不少。而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是其中富于独创性而颇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诗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这一句,有如我国国画中的写意画,着重在表现两株小松的神韵。诗人用“幽色”的虚摹以引起人们的想象,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如果说这一句是意笔,或者说虚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前人似乎没有这样用过;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也是李群玉的创笔,和李贺的“远望齐州九点烟”的“点”字、有同一机杼之妙。张揖《广雅》:“松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诗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松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应前面的“数粒”,切定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松而是“小松”。首二句,诗人扣紧题目中的“二小松”着笔,写来情味丰盈,以下就要将“二小松”置于“书院”的典型环境中来点染了。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如储光羲《石子松》诗的“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如顾况《千松岭》诗的“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从此静窗闻细韵”,李群玉诗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诗句中得到过启发,但又别开生面。庭院里的两株小松,自然不会松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仍然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结句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诗脉络一贯,句连意圆,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平生爱竹渐成癖,幽丛每欲从人移。当轩一本颇失养,隔岁顿令枝叶萎。
长镵斸去良可惜,月夕风晨秋寂寂。邹君过我出此图,爽气飘飘生两腋。
渭川淇澳千万竿,潇湘两岸烟水寒。天生胜境不能往,咫尺尽向毫端看。
老干新梢生意足,箨龙怒角抽寒玉。髣髴风雷起平麓,只恐高飞穿我屋。
看罢殷勤捲付君,持归远到清江濆。高堂素壁时挂此,何须别种筼筜云。
君不闻此君一日不可无,栽培灌溉胡为乎。不如似君写数挺,举杯吟对聊相娱。
垒石为山已浪呼,小球戏水更名珠。世间何事非虚假,还值先生一笑无。
色本殊质像,声元异乐苦。眼耳绝见闻,半夜日轮午。
日输午,与谁说,休向虚空重钉橛。烱烱森罗相对看,如净琉璃含宝月。
无智人前莫说,打汝头破脑裂。
风倍凄凉月倍明,人间占得十分清。
可怜宋玉多才子,只为多情苦怆情。
万里岷峨路。笑归来、野逸萧闲,旧时风度。玉陛金闺春引处,迟却京华步武。漫赢得、西湖佳趣。香篆琴丝帘影外,有朝云、夜月和鸥鹭。都辨我,醉中句。
飞凫又报匡庐去。怕赤霄、班里依然,有人留取。头黑功名浑好在,漫浪从渠赋予。但爱我、襟期相遇。满把一觞为君寿,有风荷、万顷摇清暑。聊为此,釂金缕。
忆昔相逢初,一见即刮目。
出处虽不齐,椒兰则同馥。
论心到极处,情爱逾骨肉。
十年传成癖,搰搰闭门读。
高志尊所传,而肯曲从俗。
抱此奇特操,平步可金玉。
况复同窗友,槐庭秉钧轴。
事有反所料,轩冕笑羁束。
缙云邈千里,访道求辟谷。
食枣怀安期,窃桃小方朔。
平生精进心,自可登仙录。
一著偶失算,九书无复续。
洞霄有猿号,丹池无鹤浴。
昨病失会葬,生刍东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