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如此生涯任转蓬,几年漂泊羡归鸿。
凄凉落日荒山外,黯澹愁云暮霭中。
业菊乍残秋色远,岭梅将放雪光融。
枯肠索尽浑无事,诗句粗成付碧筒。
猜你喜欢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jū)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备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
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游兴正浓真是不忍离去,哪管它规程迢迢;几番下定决心离开,却又依恋山中一草一木。
怀着矛盾的心情,在山道上漫步徐行,这时一阵幽远的钟声传来,抬头望那钟鸣之处,原来是隐于翠绿丛中、月色之下的山中楼台。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95.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5.
春山:一作“春来”。
掬:双手捧起。《礼记·曲礼上》云:“受珠玉者以掬。”
鸣钟:一作“钟鸣”。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云:“游客值春晖,金鞍上翠微。”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五。诗的开头二句点出: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而“胜事”又是全诗发脉的地方。从通篇着眼,如果不能在接着展开的三、四句中将“胜事”写得使人心向往之,那么,其余写“赏玩忘归”的笔墨,势将成为架空之论。
在这吃紧处,诗人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此处描写堪称恰到好处:第一,从结构上来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第二,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第三,“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第四,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诗人完全沉醉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了。唯兴所适,根本不去计算路程的远近。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不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这就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诗意。这两句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埋下伏笔。
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示的虽是远景,但仍然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正好遥相呼应。
综上所述,可见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秦人谋席卷,六国俱吞声。季子起闾阎,鼓舌能倾城。
揣摩天下事,了若指掌明。连亲从自合,投隙离其衡。
廿载函谷关,晏然无甲兵。计画良亦伟,权变业已行。
惜哉侈金多,所至令人轻。卒被反间死,夙昔空营营。
不肯帝秦者,齐有鲁先生。功成不受赏,千载多令名。
冲泥我马僵欲仆,空村落日不逢人。
开门野寺净如扫,迎客老僧闲更真。
佛案青黄园果细,斋厨汲洗野蔬频。
年来到处无余念,静对同龛金色身。
驾潮风急浪翻矶,舟子操舟不自持。
若使畏涂知勇退,世间何处更乘危。
玳瑁筵开半褐衣,侯门犹忆故山薇。当尊紫气函关落,绕座青霞碣石飞。
客醉南楼秋浩渺,兵谈北府夜霏微。中天试望长庚色,灿烂晴光彻帝畿。
榜书犹宝秘香龛,手稿迦陵出枕函。复社风流今故在,忠门涕泪老何堪?
劫馀薄宦聊中隐,史料闻吟抵剧谈。讽到晚年追往什,信知杜髓属樊南。
姑恶,姑恶,妾身命薄。借钱买果饵,取得小姑乐。小姑欢喜姑不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