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漠漠闲庭纳景宽,玉阑干外水光寒。春来别有双梅树,欲寄情深落笔难。
猜你喜欢
明霞散彩小楼西,碧柳初长紫燕啼。正是閒庭风景暮,游人归去草萋萋。
去岁不作疟,今年乃病温。初无一床卧,但有小舟蹲。
未怕黄州鬼,唯忧楚国魂。明朝强撑拄,摇兀到吴门。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liáo)漻虫啧(zé)啧。
云根苔藓(xiǎn)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qí)九月稻叉牙,蛰(zhé)萤(yíng)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灯,花朵似的点缀着松林。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6
2、冯浩非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92
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漻漻:水清而深。啧啧:虫鸣声。
云根:云雾升起之处。苔藓:青苔。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荒畦:荒芜的田地。叉牙:参差不齐。蛰萤:藏起来的萤火虫。
石脉:石缝。鬼灯:磷火。如漆:明亮如漆。点:一作“照”。
诗歌开头三句吸收古代民间歌谣起句形式,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连出两个“秋”字,语调明快轻捷;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一清一浊,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令读者读后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虫声轻细,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四、五句写山。山间云绕雾漫,岩石上布满了苔藓,娇弱的红花在冷风中瑟缩着,花瓣上的露水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宛如少女悲啼时的泪珠。写到这里,那幽美清朗的境界蓦然升起一缕淡淡的愁云,然后慢慢向四周铺展,轻纱般笼罩着整个画面,为它增添了一种迷幻的色调。
六、七句深入一层,写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深秋九月,田里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黄的茎叶横七竖八地丫叉着,几只残萤缓缓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飞,拖带着暗淡的青白色的光点。
八、九句再深入一层,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从石缝里流出来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发出幽咽沉闷的声响,远处的燐火闪烁着绿荧荧的光,像漆那样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游动,仿佛松花一般。泉水是人们喜爱的东西,看着泉水流淌,听着它发出的声响,会产生轻松欢快的感觉。人们总是爱用“清澈”、“明净”、“淙淙”、“潺潺”、“叮咚”之类的字眼来形容泉水。李贺却选用“滴沙”这样的词语,描摹出此处泉水清幽而又滞涩的形态和声响,富有艺术个性,色调也与整个画面和谐一致。末句描写的景是最幽冷不过的了。“鬼灯如漆”,阴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点松花”三字,又多少带有生命的光彩,使读者在承受“鬼气”重压的同时,又获得某种特殊的美感,有一种幽冷清绝的意趣。
烈风吹西园,繁霜中夜落。彼美三春花,颜色尽销铄。
蟪蛄潜空野,潦水息大壑。鹰隼厉羽飞,商气日以廓。
古人重交欢,大义良不薄。临命沉黄垆,永不负然诺。
野鸟多采章,檀园亦生箨。贵盛非云美,贫贱讵云恶。
瓶罂各有量,贵子善斟酌。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娇奢淫荡贪欢媾。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
作贱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我坐虚名剩得穷,百年身堕畏途中。
看君一棹烟波乐,悔不常为采药翁。
三峰卓立苍崖表,朝夕云烟自围绕。几年不向眼中青,忽露全身万山晓。
凝然不动亘今昔,陌上行人空自老。我生悟此其已久,梦事萦人嗟未了。
却怪神龙依绝顶,独以一身蟠故沼。风雷际会岂无时,忍视饥氓日纷扰。
未能呵汝救凶年,明朝马首霜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