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跨城山势各依依,遥爱浮图插翠微。桑麦欲成春过半,江湖长绕客安归?
其亡隐痛南公语,可去曾闻穆氏几。莫倚高台看落日,论兵残泪向谁挥?
猜你喜欢
前舟已眇(miǎo)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mù)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bìn)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前面的船已经遥远模糊不清,将要渡过淮水可渡船已走,有谁来陪伴我?
山上黄叶飘零,传来寺庙响起的悠长晚钟声,楚天飘洒的绵绵秋雨与大海连成一体。
在凄风苦雨中因离别而生的思念之情更浓,在一天之间凄怆寂寞使我的面容变得憔悴。
一只疾风中的伶仃小鸟飞向东南归巢去,广陵在哪里呢,不也在东南方吗?
2、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上):长春出版社,1994年01月:第977页
淮上:今江苏淮阳一带。广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亲故:亲戚朋友。眇眇:遥远的样子。
楚雨:淮阴旧属楚地,故称楚雨。沧海:即东海,淮阴东临大海。
离思:离别的愁息。宿昔:往日,往时。
容鬓:容貌和鬓发。
诗人只身北去,对广陵的亲故怀着极为深沉的感情。但这种感情,表现得颇为含蓄。读者从诗中感觉到的,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摄取了眼前景物,淡墨点染,构成一种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一种执着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描绘一种空旷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寂寞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为深重。有了这样浓郁饱满的感情积蓄,五六两句才轻轻点出“离思”二字,像凄风偶然吹开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诗人憔悴的面容。按说诗写到这里,应直接抒写离思之情了,然而没有。诗人还是隐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飞的伶仃小鸟。这小鸟,从“独”字看,是失群的;从“下”字看,是归巢的;从“东南”二字看,是飞往广陵方向去的。既是失群的小鸟,睹物及人;既是归巢的小鸟,它尚且有一个温暖的窠巢,读者很容易为诗人兴“断肠人在天涯”之叹。既是飞往广陵方向的小鸟,诗人的心也在跟着它飞翔。而且,鸟归东南,离巢愈近;人往西北,去亲愈远。此情此境,诗人难堪,读者也为之凄恻。因此,读者自然而然地与诗人同时发出深沉的一问:“广陵何处在?”这一问,怅然长呼,四野回响,传出了期望回答而显然得不到回答的曲曲苦情,写出了想再一次看见亲故而终于无法看见的心理状态。而正在此时,声声暮钟,不断地、更深沉更晌亮地传到耳边,敲到心里;迷蒙雨雾,更浓密更凄迷地笼罩大地,笼罩心头。于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这诗写离别之情,全用景物烘托,气氛渲染。诗中景物凄迷,色彩黯淡,钟声哀远,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藏在轻纱帷幕后面,触之不能及,味之又宛在。且这种感情不仅从一景一物中闪现,而是弥漫全诗,无时不在,却又无处实有,无时实在,使诗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深沉的韵致。
无限心愁缄素口。却恨东风,吹折花枝久。摹写丹青描未就,淋铃已湿春衫皱。
犹记尊前闲戏走。绿暗红稀,那管人消瘦。一曲琵琶今在否,相思还问调羹手。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
俯窥娇饶杏,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二图心悟非师传,子若通之可以仙。
欲向丹房供洒扫,老人炉灶坏多年。
一曲骊歌酒一锺。可怜分袂太匆匆。百计留君留不住。□去。满川烟暝满帆风。目断魂销人不见。但见。青山隐隐水浮空。拟把一襟相忆泪。试□。云笺密洒付飞鸿。
疏疏屐齿印平堤,露著乌纱客未知。别浦归舟争占岸,横林宿鸟自分枝。
开张渔父胸中趣,漏泄骚人句外悲。会与清溪约长夏,风帘水簟答涟漪。
海樵仙人居海滨,偓佺羡门为主宾。一口汲尽东海水,海底珊瑚樵作薪。
迩来又逐云中侣,鳞宫贝屋难留住。六月一息逍遥游,斧柯挂在珊瑚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