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61-263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57-259
袍:长袍,即今之斗篷。王:此指秦君。一说指周天子。于:语助词。兴师:起兵。同仇:共同对敌。
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作:起。戟: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裳:下衣,此指战裙。甲兵:铠甲与兵器。行:往。
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按其内容,当是一首战歌。全诗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诗,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
嵯峨聂都山,豫水兹发原。始者才滥觞,其流细涓涓。
东行介南野,章水西入焉。又东渐雄张,有州故名虔。
贡水远来赴,融合为赣川。当其初合时,泓渟匪为渊。
中通尺五流,玉虹卧蜿蜒。群山来左右,万石梗后前。
初疑牧群羊,忽讶堕飞鸢。伏犀状魁桀,浮雁影接联。
阿河阵敢死,赴浴池连钱。下者宛蹲踞,上者将腾骞。
或矫首欲斗,或宛留安眠。或退然深伏,露尖大如拳。
或竦然特起,俨立高齐肩。或两两为偶,或伍伍相连。
此有一席平,彼有万窍穿。齿齿漱寒冽,眼眼开青圆。
形模互驰骋,气势相吐吞。平坦十数丈,变怪纷百千。
顾盼不暇给,算数畴能殚。天公轰震霆,力士推雷门。
上下相舂撞,对语不得闻。众滩角巇崄,四滩独称尊。
其一曰天柱,竖立如登天。幽深下无际,涡盘矗回旋。
其下为舞索,风索飞翩翩。绝流迤而东,蛇蚓相萦牵。
大了与惶恐,殆见伯仲间。轻駃疾于箭,号怒沸若煎。
下此得安流,衽席过舟船。我生苦萍梗,薄宦游梅关。
三载两经过,每过心为寒。酹酒问长江,胚胎始何年。
胡不事夷易,而乐从崄难。江神信灵异,恍惚若有言。
吾来卜居此,肇自开混元。清兮伏尘滓,介如抱刚坚。
一片朝宗心,万折无变迁。所乐在兼济,未始间愚贤。
征人闹憧憧,鹢首浮翩翩。吾力所能任,登岸常相先。
虽然有触齧,自取非吾愆。清献昔疏剔,不露斧凿痕。
至今虎城下,滚滚流遗恩。坡仙逐海南,为世所弃捐。
风帆一叶身,诗句万口传。滩石本非崄,人自以崄看。
委蛇曲折间,道径自平平。子行但由中,坎窞居其边。
子舟要适平,轻重防其偏。乘流亦良便,避碍须达权。
五湖莹如镜,瞬息风涛掀。嬉笑或藏怒,至爱存笞鞭。
滩石信非崄,崄处却万全。我闻说是义,心思俱豁然。
一笑过滩去,落照衔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