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迟日浓花午,闲云小阴天。
半岩春洞水,万片晚林烟。
惭愧华巅客,来分紫府仙。
倚窗山竹夜,风溜响朱絃。
猜你喜欢
西郊一亩宅,闭门秋草深。床头有新酿,意惬成孤斟。
举杯谢明月,蓬荜肯相临。愿将万古色,照我万古心。
溪山怀古,纵天藻留香,风景非故。三岁不曾来,望楞伽禅心早悟。
繁华犹记,有丽制玉梅吟谱。回顾,叹旧家已半尘土。
湖亭尚馀废垒,对东风兴亡怕诉。澹月长桥,冷落楼船箫鼓。
绿水丛祠,白蘋荒渚,小红何处。杯且举,轻舟载恨良苦。
经行郑国旧山川,禾黍秋风驻马看。烟树几湾流水在,荒城千载暮云閒。
时门雨歇无龙斗,大隗山高只鸟还。借问当时贤相国,几多遗爱在人间。
幸与松筠(yún)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杏园岂敢妨(fáng)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幸亏与松竹同处一起栽,不愿随着桃李花一时开。
杏园哪里敢妨碍你离去,没有花之时你再且看来。
参考资料:
1、汪明启.白居易诗选:巴蜀书社,2000:105
2、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38
3、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9
松筠:松与竹。因其材质坚韧,经冬不凋,常用以比喻节操坚贞。
杏园:园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秦时为宜春下苑地。唐时与慈恩寺南北相直,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欲写迎春,却落墨于松竹、桃李,曲笔有致。松竹皆岁寒不凋、翠叶常青。迎春则能“带雪冲寒折嫩黄”(韩琦语),最先点缀春色。因而它友于松竹,与纷艳一时的桃李不能同日而语。自古来文士都视松竹为坚贞高洁的象征。陶潜谓:“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白居易则“植竹窗前,日日观照。”(《竹窗》)说迎春欣喜自得为松竹近邻,实是赞人的高风亮节、卓然独立。唐人爱牡丹,最不喜桃李。刘禹锡《杨柳枝词》道:“城东挑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更以桃花讽刺显赫一时的满朝新贵。白居易曰迎春花“不随桃李一时开”,是麻姑手搔到了刘禹锡心头的痒处。语似平易,实则痛快淋漓。
“”杏园,据说那里是“花卉环周,烟水明媚”。唐代每年科举放榜后,新登进士多游宴于此(见《松窗杂录》)。这是个众芳斗撼热闹非凡之处。然而迎春花却自有佳处,它先于群芳,应春傲然怒放。迎春花热情地邀请刘禹锡在桃、李、杏等花未开时,不妨来看一看。其超群拔俗的品格,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两句紧扣诗题“招”,极为贴切。“岂敢”二字下得遒劲、有力,“且”字用得玩皮、冷峻。联系刘禹锡的生平事迹看,这两句显然是借花喻人。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政治革新失败后,刘禹锡、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一一遭贬。十年后,刘、柳等应召人京,待起用。谁知刘禹锡不肯改悔,游玄都观时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讥刺权贵,因之刘、柳等又再度被谗毁、出贬。十四年后,刘禹锡仍然不易初衷,从洛阳一回到长安就旧地重游,并以诙谐、嘲笑的笔调作了《再游玄都观》。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不像是渡尽劫波人的口气,倒是有一种坚持立场、九死不悔的战斗精神和胜利后的豪放风度。这正是诗人笔下迎春花的气派。
刘、白交往数十年,相知甚深。故此诗虽然只就普通的迎春花着笔,却点活了人物的神采,含蓄地写出了刘禹锡的政治倾向、铮铮铁骨和倜傥风流。此可谓是善于小中见大,超然物外。作为一首咏物赠人小诗,非莫逆至交者,写不得这么深致。
当年传种非东陵,蒲萄石榴来与并。碧壶深贮白沆瀣,霜刃冻割黄水晶。
豪家宴客侯鲭列,浊酒鲸吞嫌内热。此时专席荐冰盆,分与风前满襟雪。
深夜归来长酩酊,
扶入流苏犹未醒。
醺醺酒气麝兰和。
惊睡觉,笑呵呵,
长道人生能几何。
最爱知时雨,幽居杏子林。遍滋枯瘁质,潜布发生心。
一郡怀芳润,千家沐浸霪。药阑春正好,橘井晚来深。
化泽应同溥,斜风莫乱侵。种花人冒湿,问酒客迷阴。
国手怜非相,时名愧作霖。愿驱收谷虎,蓑笠此投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