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木落淮南树,秋风日夜高。
月临扬子渡,雪卷广陵涛。
不得同萧散,何因破郁陶。
空凭尺书速,未解梦魂劳。
猜你喜欢
青山隐隐水迢(tiáo)迢,秋尽江南草未凋(diāo)。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27
2、吴鸥.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33-134
3、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87
4、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82-683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草未凋:一作“草木凋”。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玉人:貌美之人。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一说指扬州歌妓。教:使,令。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回忆想像中江南的秋日风光:青山一带,隐现天际,绿水悠长,迢迢不断。眼下虽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温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满生机吧。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不少诗人有“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说明扬州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简直是花团锦簇,四季如春;而诗人此刻正在北方中原地区遥念扬州,因而他自然而然地将扬州视为风光绮丽的“江南”了。“草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突现了江南之秋明丽高远,生机勃勃的特征。诗人非常怀念繁华的旧游之地,在回忆想像中便赋予扬州以完美。这两句特意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清秋景色,正是要为下两句想像中的生活图景提供美好的背景。而首句山、水相对,“隐隐”、“迢迢”迭用,次句“秋尽江南”与“草未凋”之间的转折,更构成了一种抑扬顿挫,悠扬有致的格调,诗人翘首遥思、怀恋繁华旧游的感情也隐约表达出来了。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的三四两句美景落到旧日同游好友韩绰身上,点醒寄赠之意,趁此表现出扬州特有的美景佳胜,和自己对它的怀念遥想,诗人将回忆之地集中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因为此景最能集中体现扬州风光繁华独绝、浪漫美丽。二十四桥,是唐代扬州城内桥梁的总称,所谓“二十四桥明月夜”将活动场所集中在小桥明月,实际上等于说扬州明月夜,更加突出扬州的“江南”水乡特点,杜牧在扬州作幕的两年中,经常于夜间到十里长街一带征歌逐舞,过着诗酒流连风流放纵的生活。当时韩绰想必也常与诗人一起游赏。诗人设问:
此时此刻,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伎倡们吹箫作乐、流连忘返呢?“何处”应上“二十四桥”,表现了想像中地点不确定的特点,且以问语隐隐传出悠然神往的意境。这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而且借此寄托了对往日旧游之地的思念,重温了彼此同游的情谊;既含蓄地表现了对友人的善意调侃,又对友人现在的处境表示了无限欣慕。
先生白发好楼居,抱膝长吟乐有馀。睡起茶烟浮几席,春深竹色上图书。
无因东阁论封事,有约南山共结庐。千里停云劳梦想,人来应望致双鱼。
岁月倏已逝,流光浩无涯。
新阳达厚地,草木渐萌芽。
禽鸟知时节,声弄日夕嘉。
人生独何为,不与物同华。
齿发俱摇落,唯有老大加。
缅怀西垣客,事业纷天葩。
三年辞帝右,士夫叹聱牙。
道大益不容,眇小固何嗟。
闻有难老药,沆瀣和丹砂。
但愿寿百岁,未能定龙蛇。
淮海胡文学,名犹满帝都。人谁怜李白,我欲泣杨朱。
家昔啼饥甚,身今病渴无。竹西歌吹近,想见列生徒。
昔日光明阙,昂然有此翁。不闻前贾傅,俄见罢申公。
瘦已肩如鹤,贫犹气似虹。北门端有待,岂必滞儒宫。
两年不到摘星楼,雁隔江声送客愁。昨夜金山船上月,澹随帆影过中秋。
雨过半湖新霁,残霞掩映,坏堞高低。棹转蘋风,凉气乍透綀衣。
暮烟凝采菱歌涩,秋意老打桨人稀。最凄迷,乱鸦衰柳,如入青溪。
当时,水乡移棹,几曾辜负,银汉星期。一卧吴山,锦城丝管已全非。
指十里丛芦渐白,怕再来霜叶添绯。叩舷归,淡月笼云,独上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