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马云孙在,终然骨相寄。
泥涂辱虽久,霜雪志难移。
白发无嗟老,青衫莫厌卑。
为山已九仞,高节肯中衰。
猜你喜欢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wēi)。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yíng)湿不飞。
深夜,寂寞的秋江上渔火疏稀,起来看到半轮残月的光辉,映照树林上也很暗微。
水面闪动的波光,把水鸟惊醒后,它们又睡宿,冰凉的露水沾湿了萤火虫的翅膀,它们也不起飞。
参考资料:
1、周扬.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第Ⅱ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827-830页
2、米治国周惠泉陈桂英.元明清诗文选: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04:67
3、黄绍筠.中华古典诗歌吟味:西冷印社,2001.03:531
4、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03:270
5、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汤显祖曲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161
江宿:宿于江上舟中。寂历:寂寞、冷落。渔火:夜间渔船上的灯火。残月:这里指下弦月。微:隐约,微弱,这里指残月的清淡光芒。
犹:仍然。流萤:飞动的萤火虫。湿:浸湿。
这首诗的构思围绕着一个“光”字。全诗四句,每句都烘托出一种光。
第一句写清秋之夜,江上的点点渔火,给人以清冷宁静的感觉。第二句写一弯残月的迷蒙之光映衬着岸边的树村。是一幅宁静安详的水墨画;第三句写江中波光流动,时时惊醒宿鸟。这句是以动写静,江水流淌,宿鸟被闪闪烁烁的波光惊醒,不时发出鸣叫声,其中动的因素更增加了静的感觉。最后一句是以静写动,萤火虫的翅膀被露水打湿而停止飞翔。这种艺术想象仍是以夜空中流萤飞动,留点点光亮为基础的,现在虽然没有流萤,但夜空下流萤闪动着朵朵光亮的印象深深保留在诗人的记忆中。这句话虽事实上反映的是没有流萤,却收到了流萤飞动的效果。渔火、残月、波光、流萤在夜幕里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形成静夜下的一支夜光曲。
诗人用笔灵巧工细到了极点,先引读者进入秋之深夜的江上环境,接着带领读者去体验水鸟、流萤的感觉。在对鸟和虫的感觉中,诗人写出了环境的气温和湿度,写到了宿鸟和流萤,以及残秋的风露。鸟和虫不但起了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而且它们已经和全诗的意境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开阔而深沉,浑厚而尖新,表现着诗人安详、平和、幽深的情感。
这首诗写法纯用白描,妙在挥洒而工细,将明晰(后二句)和模糊(前二句)结合在了一起。形象上统一了月下秋江的大和水乌流萤的小,也统一了鸟和虫的动和静、惊扰和安宁。
我行玉露秋,酷热盛中夏。一瓢疗渴羌,玉花噀泉罅。
有时陡绝顶,何异云车驾。一笑奉使来,真是从天下。
一日少一日,一年无一年。顿门何处入,秘旨有谁传。
忧乐波生水,光阴箭去弦。几时能得了,坐卧莫忘禅。
湖上暮云稠,青丝荡碧油。移舟过巨石,浮筏向中流。
拟作张骞泛,真同郭泰游。余将挈佳丽,日醉大堤头。
天水边陲南接蜀,秦山翠照峨峨绿。世间岂有粪金牛,枉使五丁斧山玉。
罢侯置守自蜀始,监郡东来两成毂。至今芙蓉城上土,邦人犹记张仪筑。
偏方远僻坐井底,岂知东国穷锋镞。十月为正布时令,方验水行改周木。
南征北戍幸息肩,洒酒炰豚贺新属。祖龙妄意一至万,当道已闻神妪哭。
炎家天子起编户,政患嬴皇威令酷。急于恩纪缓文法,正岁尚犹传五六。
吾民久已作秦民,迄今十月犹遗俗。野人何暇论年代,但忆每逢多稼熟。
青裾女子翻茜袖,抽镰穫稻腰如束。三时勤苦一时好,自古有年非汝独。
七雄争战已遥远,万代兴亡真返复。洛诵徒劳口嗫嚅,不如屡把壶中醁。
卖声喧市巷,红紫售东风。
只说春无价,谁知雨有功。
蝶随群檐出,莺恨故园空。
松柏何人爱,甘心岩壑中。
驰道尘清生紫烟,帝临原庙拜衣冠。
日华先向金舆动,霜气犹通玉仗寒。
后骑绵裘明粲粲,侍臣瑶佩响珊珊。
一闻佳句歌熙盛,不减都人来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