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片石丛花画不如,庇身三径岂吾庐。
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
猜你喜欢
千里潇湘挼(ruó)蓝浦,兰桡(raó)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qiáng)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千里潇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屈原的兰舟曾驶过。明月高挂中天,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清莹,微波不兴,漫天星斗映寒水。
独倚高高桅杆,心中无限忧思,远远传来凄清的瑟声,低低诉说着千古幽情。一曲终罢人不见,江上青峰孤耸。
参考资料:
1、姚蓉,王兆鹏选注.秦观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90-92
2、张旭泉编著.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精品词鉴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103-106
3、程艳杰靳艳萍编著.宋词三百首精读·故事(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317-319
挼蓝:形容江水的清澈。挼蓝,古代按取蓝草汁以取青色,同“揉蓝”。兰桡:兰舟,船的美称。桡,桨,借代为船。
危樯:高高的桅杆。危,高。遥闻妃瑟泠泠:听到远处湘灵鼓瑟的声音。
起两句总叙,写词人泊舟之处,用的是倒装手法。《楚辞·湘君》中有:“桂櫂兮兰枻”、“荪桡兮兰旌”句,即用桂木做的櫂,用兰木做的枻;或用荪草饰的桡,用兰草饰的旌旗,都是形容湘君所乘船的装饰。这里用“兰桡”代指木兰舟,暗指这一带正是当年骚人屈原的兰舟所经过的地方。这两句是写他从处州贬来郴州时,曾乘船经过清澈如蓝的千里湘江,犹如在步当年骚人屈原的足迹,在千里潇湘水上走着迁谪的苦难历程。词人和骚人,通过“千里潇湘”这一今古长流的中介,白然联系起来。从一开始,词中就引入了楚骚的意境与色调。
接着三句写泊舟湘江夜景。写这时月升中天,风停息下来,因为夜深,看两岸花草上露水开始凝结,在月光照射下晶莹透亮。整个潇湘水面是平静的,没有风也没有浪,满天星斗正浸泡在江水里,星星冷得似乎在发抖,写出了深夜的寒意。这是移情写法,把人的冷意由“一天星”表现出来。
词的下片写情。开始两句写词人泊舟湘江浦,独自靠在高高的樯杆上,静静地倾听远方传来的湘妃清冷的瑟声。“妃”,指湘妃。传说潇湘一带,是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哭舜南巡不返,泪洒湘竹,投湘水而死的地方。又传二妃善于鼓瑟,《楚辞·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特定的时地,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从而写出了这潇湘之夜似幻似真的泠泠瑟声,曲折地透露出寂寞凄冷的心境。
接着第三句,进一步描写对瑟声的感受,湘妃的瑟声是清凉哀怨的,抒发了她们对舜帝思念的深情,这是古今有情人共同的心声,不仅是湘妃的,也包含了词人的幽怨。词的歇拍两句,写听完曲子,抬头寻找湘妃,她已悄然不见踪影了,只有江岸无数座青青山峰巍然耸立,更进一步写出词人的怅惘之情和刚毅不屈的性格。结尾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但却用得自然妥帖,仿佛是词人自己的创作。它写出了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这首词和作者以感伤为基调的其他词篇有所不同,尽管偏于幽冷,却没有显得气格羸弱。全篇渗透楚骚的情韵,这在秦词中也是特例。
妾家巫山隔汉川,君度南庭向胡苑。高楼迢递想金天,河汉昭回更怆然。夜如何其夜未央,闲花照月愁洞房。自矜夫婿胜王昌,三十曾作侍中郎。一从流落戍渔阳,怀哉万恨结中肠。南山幂幂兔丝花,北陵青青女萝树。由来花叶同一根,今日枝条分两处。三星差池光照灼,北斗西指秋云薄。茎枯花谢枝憔悴,香销色尽花零落。美人长叹艳容萎,含情收取摧折枝。调丝独弹声未移,感君行坐星岁迟。闺中宛转今若斯,谁能为报征人知。
八月淮海客孤城,高斋暮景何如情。孤鸿落日天边去,双杵秋风月下鸣。
满地花飞红雪冷,一庭竹合翠云平。禁他离思沉酣睡,奈尔寒蛩日夜声。
我贵何妨知我希,秋山閒看倚荆扉。涛声细细松间落,雪影摇摇荻上飞。
诗瘦自怜同骨瘦,身微却喜共名微。家乡昔日太平事,晚稻香新紫蟹肥。
钱郎毛发鬈且䰄,秀骨插鬓苍厓开。骅骝黯黯有奇气,一蹴万里空长埃。
今之画工不可数,画马无过曹韩武。吴生落魄笔有神,不求貌马求貌人。
英物由来岂殊相,麟凤圣贤俱绝伦。却恨丹青损真趣,独事玄毫拂纨素。
生象蠕蠕指间出,大巧无乃遭神怒。故人三岁不相见,开图忽讶钱郎面。
小儿八岁快目睛,问之咥然呼姓名。呜呼画马虽工只画形,风云道路俱冥冥。
岂知钱郎貌如此,冯冯大腹储沧溟。高蹄昔蹶未可轻,今日近前凡马惊。
吴江之湄浙之涘,我行于南从此始。掉头不见眼中人,寂寞行歌向湘水。
逊国同来访圣谟,适观争国誓师徒。
耻生汤武干戈日,宁死唐虞揖让区。
大义充身安是饿,清魂有所未应无。
始终天地亡前后,名骨虽双此行孤。
开径入松林,松香满冠屦。行行细护持,茯苓在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