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毕登铨楼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què)重门耸建章。
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天上有一点淡淡的白云,春日的阳光轻轻地照在不远处高耸的楼宇上。
才几天不上楼来,想不到满城的柳树枝头,就吐出了无数淡黄色的嫩芽。
参考资料:
1、晓光选编.儿童版·中华古诗三百首.浙江: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107
铨(quán)楼:铨楼,即考场的楼上,铨,有考选之意。阙:古代皇宫前面的高大建筑物,建成高台,台上起楼,左右各一,故为双阙。重门:一重又一重的门。建章:汉武帝时的宫殿名称,这里借指宋代的宫殿。
无算:无数。柳梢黄:柳梢上的嫩芽。
一、二句是写诗人试后登楼所见。“”诗人登上开封府内的考选楼,只见春云浓淡,不一变幻,然“浓妆淡抹总相宜”,更兼日曜微光,以至日光和谐,衬作宫殿的背景,使“双阙重门耸建章”有广袤的空间背景。从外观到内景,写得凝重,而又背景浑厚。一、二两句,不无“大宋威武,天下太平”之意。
三、四句则写诗人登楼后内心所感。“”不上宫殿中的铨楼没几天,只见满城无数柳梢黄,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登此铨楼,诗人若有所思。科举考试,至宋臻于极盛,朝廷有“选举法’’,诗人身为朝臣,亲自与事,登临考楼,得无思乎?“无算”一词,却于全句通俗中见古雅。
诗人考试毕登临,他的心态,似慰勉,似忻喜,似览观盛世,似不无忧世。从宏观背景,到满城柳梢,从外观“双阙”,到内景宋宫,从院楼群落,到铨楼一处,从春云浓淡,到柳梢泛黄,无不全收诗人眼底,作了层次分明,色调丰富的反映,全诗以自然美为主调,由于诗人素主行文简淡,写自然美也不浓妆而工淡抹,于简淡中见多样,更需识力和功力。
译文
天上有一点淡淡的白云,春日的阳光轻轻地照在不远处高耸的楼宇上。
才几天不上楼来,想不到满城的柳树枝头,就吐出了无数淡黄色的嫩芽。
注释
铨(quán)楼:铨楼,即考场的楼上,铨,有考选之意。
阙(què):古代皇宫前面的高大建筑物,建成高台,台上起楼,左右各一,故为双阙。
重门:一重又一重的门。
建章:汉武帝时的宫殿名称,这里借指宋代的宫殿。
无算:无数。
柳梢黄:柳梢上的嫩芽。
这首诗作于宋嘉祐二年(1057)春。诗人时任进士考试的试官,诗人做考官几天忙碌后,登上阙楼欣赏春天美景,心情不免愉悦,故作此篇。
参考资料:
1、晓光选编.儿童版·中华古诗三百首.浙江: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107
一、二句是写诗人试后登楼所见。“”诗人登上开封府内的考选楼,只见春云浓淡,不一变幻,然“浓妆淡抹总相宜”,更兼日曜微光,以至日光和谐,衬作宫殿的背景,使“双阙重门耸建章”有广袤的空间背景。从外观到内景,写得凝重,而又背景浑厚。一、二两句,不无“大宋威武,天下太平”之意。
三、四句则写诗人登楼后内心所感。“”不上宫殿中的铨楼没几天,只见满城无数柳梢黄,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登此铨楼,诗人若有所思。科举考试,至宋臻于极盛,朝廷有“选举法’’,诗人身为朝臣,亲自与事,登临考楼,得无思乎?“无算”一词,却于全句通俗中见古雅。
诗人考试毕登临,他的心态,似慰勉,似忻喜,似览观盛世,似不无忧世。从宏观背景,到满城柳梢,从外观“双阙”,到内景宋宫,从院楼群落,到铨楼一处,从春云浓淡,到柳梢泛黄,无不全收诗人眼底,作了层次分明,色调丰富的反映,全诗以自然美为主调,由于诗人素主行文简淡,写自然美也不浓妆而工淡抹,于简淡中见多样,更需识力和功力。
猜你喜欢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chuí)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chéng)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huī)。
在金陵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凉风习习,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眺望吴越。
白云低垂,水摇空城,白露好像是从秋月上垂滴的水珠。
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归,思念古人,而古人能与吾心自相接者,亦已稀也。
惟有能写出“澄江静如练”这样清丽之诗的谢玄晖,方令人长忆不已。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6-287.
吴越:杨齐贤注“越州会稽郡,勾践所都。苏州吴郡,阖闾所都。今浙东西之地皆吴越也。”即今江、浙一符。
白露垂珠:江淹《别赋》中“秋露如敢。”此化用其意。
澄江净如练:《文选》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此径引其后句,而改动一字。谢玄晖:即谢脁,其字玄晖。
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见《舆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陈其足下,为观景的胜地。这首诗,李白写自己夜登城西楼所见所感。
全诗一二两句叙写登楼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气氛。夜深人寂,金陵城下西风乍起,诗人独上西城,举目四望,只见整个吴越原野全都被如水的月光笼罩了,呈现出一片朦胧的景色。这两句起笔平稳,境界阔大,虽未言情,而墨浓情深,从而为以下所抒发的思古幽情,蓄足了力量。
接下两句即以写景承之。“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秋水澹澹,白云、城阙映入水中,在月色下轻轻地摇动着。白露凝为水珠,明亮亮地缀在草木之上,泛着晶莹的光点。这两句是景物的实写,尽管没有正面描写月色的皎洁,却从侧面烘托出了月色的可爱。“摇”滴”二字,以动写静,恰好反衬出彼时彼刻万籁俱寂的特点。
五六两句上承第二句,转出“沉吟”一层。诗人所以“沉吟”“不归”,是因为处于如此明静的景色之中,览物兴怀,不禁联想起古今诗坛的盛衰。“古来相接眼中稀”一句,即写出内心深处的深沉感慨。一方面表达了对古人的倾慕,另一方面又含蓄地表达了对自梁陈以来“艳薄斯极”诗风的不满。
七八两句是全诗的结末,点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所推崇的不是别人,而是“令人长忆”的谢玄晖。
这首诗以写眼前景起笔,而归结于对谢脁的钦佩。首尾之间的联系,关键就在于诗人眼前的明丽景色正恰如谢脁诗清新秀丽的风格特点。谢脁的山水诗虽然缺乏充实的社会内容,但对于祖国东南一带秀丽风景的描摹却是异常细腻、精确和生动的。诸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这些诗句精工明丽、清新自然。由此能体会谢脁山水诗的风格即有如“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明”的明媚。处于这种环境之中,也就自然会联想起当年谢脁描写金陵景色的名句。这正是此诗含蕴精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