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蔓草自细微,女萝始夭夭。夤缘至百尺,荣耀非一朝。敷色高碧岭,流芳薄丹霄。如何摧秀木,正为馀波漂。茎叶落岩迹,英蕤从风飙。洪柯不足恃,况乃托陵苕。长安富豪右,信是天下枢。戚里笙歌发,禁门冠盖趋。攀云无丑士,唾地尽成珠。日晏下双阙,烟花乱九衢。恩荣在片言,零落亦须臾。何意还自及,曲池今已芜。
猜你喜欢
草衰何预人,每起徂年悲。
日月才几何,又见青青时。
青青虽满眼,行矣当复衰。
盛衰还无端,其理可前知。
人生死则已,千载无还期。
风驱(qū)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yīn)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疾风驱使着骤雨倾倒在高城,乌云密布,雷声殷殷隆隆。
一会儿,那兴云作雨的龙挟着雷电乌云离去,眼前出现的是池塘水溢,青草滴翠,万蛙齐鸣。
参考资料:
1、晓光.儿童版·中华古诗三百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10:239
2、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03:252
驱:驱使。急雨:骤雨。云:这里指乌云。殷:震动。
池:池塘。
《五月十九日大雨》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开门见山,展现了大雨奇观。诗人站在城楼上,眼见疾风驱使着大雨,顿时大雨磅礴。然而夏天的阵雨来得快,去得疾。不一会儿雨过天晴,只留下一片蛙鸣。诗人通过自然界的风雨,感悟到了人生哲理。
前两句已把大雨写得十分畅满,极力描述了大雨的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急”、“驱”、“洒”三字形象地表现出夏雨的骤猛。云是“压”的,雷是“殷”的,又说明黑云、雷电的迅疾。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景象:雷雨过后,草色更青,池塘水涨,蛙声一片,诗人匠心独运,在震耳欲聋的雷声雨声后,仍写蛙鸣声,而两种声音,收到的是一闹一静的不同效果。雨后恬静平和的景象,与前两句磅礴威猛的雨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此诗写的是雨来到和雨止的景象。诗的前半句写出雷雨交作,气势雄峻;后半句写雨过天晴,平淡恬淡。前雷声,后蛙鸣,两两对照,逸趣横生。诗人通过写大自然的景况,告诉读者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时间不会长久,当人遇到困难时,要坚持、要勇敢顽强,与之斗争,难关是会度过的。
这首诗在造词遣句上虽模仿唐人,但在立意框架上与宋人咏景诗相近。刘基是诗人,更是政治家。政治家的胸怀往往与大自然的景况相融合,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
盛德尤怀惠,名言可砭愚。
虽蒙分半席,终未□□□。
承学争歌薤,倾城出奠刍。
故交二大老,犹可扞□□。
萧萧风雨到閒庭,愁病相兼酒易醒。身外功名何潦倒,眼前儿女尚伶仃。
清霜客鬓随年白,芳草云山入梦青。底事夜深眠不得,自烧银烛看医经。
一别家乡魂梦牵,而今垂老惜残年。鹃声不断催归去,遥望天边月影圆。
重露覆千花,繁香凝畦圃。
不忍日将晞,散逐微风去。
山前孤戍水边营,落日无人已断行。瓯脱数家门早闭,轒温千帐火宵明。
白摧野草狼同色,秋入榆关雁有声。最是不禁横笛怨,海天秋月不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