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雅久沦没,巍然见时英。作述千载上,死灰起芒精。
气吐相感激,长揖如生平。谁令黄钟节,掩以瓦釜鸣。
相乐反相泣,出涕何纵横。十千置斗酒,不惜为君倾。
高筵列华烛,美女调繁筝。挥手不能顾,悦耳非新声。
藉无师涓奏,何以移我情。
猜你喜欢
三五读书策,结怀嵇阮俦。生身苦非时,不得同遨游。
横几览禹贡,灵产郁九州。邂逅岂不识,索处谁相谋。
驱车涉伊洛,仗剑于王侯。纷华敢驰慕,邱垤不满眸。
风禽愧短翮,出谷徒啁啾。乃知天下士,定在风尘收。
衔吁返征驾,矫望立路周。长此求友心,六合何悠悠。
云中见祥凤,百鸟无文章。炎洲产嘉桂,百草为不香。
修辞富华实,秉操逾圭璋。翻使一国中,抚掌嗤其狂。
悲心入秋夜,菀邑思飞扬。终朝逐尘鞅,踥踥趋路㫄。
众中独我亲,亦知我心伤。两小皆失怙,哀乐颇相当。
贫贱易相感,况复齐孤芳。盛时忽晻冉,逝矣摧肝肠。
金炉香烬(jìn)漏声残,翦(jiǎn)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给人带来阵阵的寒意。
然而春天的景色却使人心烦意乱,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本站。
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剪剪:形容初春的寒风削面,尖刻刺骨。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公元1059年(嘉祐三年)上变法万言书,未被采纳。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元年),神宗准备实行新法,到四月才召他进京面对。经过二十六年的漫长岁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变法主张未能实现。此时形势突变,遇到了赏识他主张的锐意变法的新帝,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鸿图,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时候,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这首绝句和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宿左省》属于同一题材:“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这首诗的前两句相当于杜诗的前两联,都是写景。首句是视觉加听觉,以动衬静。王安石写的是春天拂晓时的景象;杜甫则因仿佛听到有人开宫门的钥匙声,和百官上朝的马铃声而睡不着,其意义相对要小些,这是由于两人的地位悬殊太大造成的。次句以触觉写出了香尽漏残、黎明破晓时分的夜寒意。第三句叙事夹抒情,诗人所追求的是杜甫所想要的“君臣已与时际会”,这激动人心的时候就要到来,他不只是像杜甫“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那样睡不着觉。但诗人留下问题:为什么“眠不得”,春色为何“恼人”,诗人故意不说原因。“恼”字在此处是反义正用,不能作恼恨的“恼”理解,应作“撩”解,杜甫诗“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中的“恼”字即是“撩”的意思,绝不是苦恼得不能成眠。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但只见月亮移动,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栏干上。诗贵含蓄,此诗除第三句外,字字写景,情隐词外。
这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诗中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表面上是这庭院夜色搅乱了诗人的清梦,实际上是由于对远方的人强烈的思忆,使诗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恼人,感情表达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着余而不尽之意。
诗人所描写的皇宫春晓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贾至“禁城春色晓苍苍”,岑参“莺啭皇州春色阑”的用意是一样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势。如果没有“月傍九霄多”,就不会有“花影上栏干”,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参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动笔的。
所以说,这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春风得意之情。
紫嵩清洛映重堙,旧隐荒芜白发新。
麋鹿未能驯野性,鸾凰何敢望前尘。
分班拜舞趋文陛,扈跸赓歌纪庆辰。
共助成王朝太室,惭非史佚奉明禋。
谢却梅花吟课少,苦无心事恼陶泓。
得君近日诗编读,增我晴窗眼力明。
爽似暑风秋九夏,清逾夜月书三更。
后山衣钵尘埃久,赖有双英主夏盟。
自笑诗成债,犹愁岁欲残。栖迟深屋里,拳曲冻毫端。
老眼垂垂暗,名家的的难。终年无合作,将底世人看。
不对青山不著书,出于机也入于机。曾似有无双遣却,夜深乌鹊绕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