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岳岳寒松表御书,新堂归到好悬车。身名似此真无愧,进退何人绰有余。
报国文章传后起,立朝风骨想当初。不因祖帐东门道,太息方烦比二疏。
猜你喜欢
曳履星辰二十年,尚书补被故萧然。勇能自断天难夺,清畏人知世已传。
白社竟成娱老地,黄金不贮买山钱。闲云一片秋寥廓,何限风光倚杖前。
高壁深池表里宽,危楼飞阁水云寒。
三年血战曾漂杵,两将身降惜盖棺。
桑土尽如东郡赋,橘林犹带洞庭酸。
群雄政似柯山弈,闲与樵夫缩手看。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luò)浦(pǔ)风光何所似,崇山瘴(zhàng)疠(lì)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山岭是广阔天空与大地的分界,远离故乡只看得到无边的白云。
洛水两岸风光何其美丽,这里的重山雾瘴难以忍受。
你可渡过那风高浪急的南海,北边归去衡阳的大雁阵阵。
两地间隔着遥远的距离,何时才能面圣明君呢?
参考资料:1、《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3-54页。
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首联即切题“过岭”。“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是描写过大庾岭的情景。诗人离开京城长安,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来到大庾岭上,顿感天长地阔,宇宙之闳浑无穷。然而这脚下的山岭却是个分界线,过了岭就是“蛮荒”之地风土人情大不一样了。此时诗人不免产生“去国离家”将为“异域之人”的感叹,觉得自己如同那天空飘浮不定的云朵,不知去往哪里。“见云白”,是诗人对岭南的第一个印象和感受。我国古代诗歌中“白云”和“游子”有某种联系,如“浮云游子意”等。诗人利用这传统的表现手法,以自然澹远之景表现游子浓郁的深情。
颔联写景,以对比的镜头,淋漓尽致地抒发思国怀乡的感情。诗人回忆自己家乡美丽的风光,想象崇山可怕的湿热蒸郁之气,两相对比,倍觉凄苦。
颔联承“去国离家”,上句抒写对京洛风光的眷恋,下句言置身大庾岭头时百感交集的情怀。“洛浦”,即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风光,即风物。武则天执政时期,诗人经常侍奉武后及其臣僚们于洛阳。作为唐王朝的东都,洛阳的风物之盛,自然是诗人亲历目睹过的。如今,诗人站在大庾岭上,行将踏上瘴气弥漫的南国之地,不免产生生死难卜,今非昔比的感慨和帐惘。
颈联转为怀友,“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上句中的人指杜审言,意思是说:南海风高浪急,你可平安地渡过去了吗?是否已到达了峰州呢!下句“北望”似说自己,又似与朋友谈心;看那鸿雁到了衡阳就不用再向南飞了,待春暖花开就可返回故里。言外之意是:我们还不如雁,只能继续行役向南,归期无望。“几群”含意丰富,耐人寻味:那鸿雁且能“大小相从”,有群伴儿。而你我则分飞天涯,孤苦伶仃,要是我俩能像雁儿一样作伴就好了。这句诗抒发不堪回首的孤寂之情,进一步表达对杜审言的深刻思念。
尾联回应首联,婉转地表达了盼赦的愿望。“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是写京都长安与岭南流放地之间虽然山重水复相距万里,但隔山隔水,隔不住思念君王的心。诗人所日夜盼望的是再拜见贤明君王的那一天。这联诗的遣词炼意很精妙,既表达了思念君王之赤诚,又没有谄媚阿谀之意味。将此联与前几联合读,同情之心便油然而生。沈佺期的七律,素来被认为高华典重,但此诗却不同于那些应制之作。它体现出了“朴厚自是初唐风气”。(《载酒园诗话又编》)《围炉诗话》亦评说道:“诗乃心声,心由境起,境不一则心亦不一,言心之词,岂能尽出于高华典重哉!”诗人从北方的宫廷走向南荒的流放生活,心与境都起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写出了这真挚动人气韵流畅的诗篇。
慈姥山上瘦龙孙,堪为笙箫奉玉碗。
使君来教後堂乐,江云江月能迎门,
门外青山谢家宅,当时池馆无复存。
乃知取欢须及早,富贵只是乘华轩。
我踰五十作委吏,尘土汨汨嗟驰奔。
有吹亦如卖饧者,安得凤凰下昆仑。
君今虽不苦称意,尚驱文弩彯朱幡。
严助昔除二千石,久劳侍从诚为烦。
居夷虽陋仍吾土,四冬渐长痴儿女。何苦旧京思,人方废夏时。
通宵喧爆竹,群办椒盘宿。灯下愧苏斋,细书犹卖呆。
三驿未为远,衰翁愁出门。贪程多卒卒,失睡每昏昏。
天大围平野,江回隔近村。何时有馀俸,小筑占云根。
张老奴,脱死囚。
貂珰中,第一流。
晋王床前受顾命,赖有亚子承箕裘。
老奴建议何堂堂,唐家日月肯使窃朱梁?晋嗣皇,易为谁主著柘黄。
呜呼,老奴之志不负唐,亚子负唐仍负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