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故乡东望隔齐安,马首才旋去不难。略似霸陵临渭上,瑟声清怨走邯郸。
猜你喜欢
穷纪辞乡县,客迹随蓬飘。往岁河阳旅,今即楚路遥。
宿雨绿崖谷,阳春秀时苗。朱樱耀翠巘,碧藓绚丹椒。
逼侧山际路,飕飗涧底飙。旁行近崖崿,上陟逾岧峣。
寥泬见千里,虹洞两仪辽。海岱崇且广,驰目不可邀。
丹霞承夕景,寒烟幂远皋。晼晚崦嵫日,时往孰能要。
大化赋众有,物理任长消。营魂不自慰,颓阳岂重朝。
持明有穷照,毕烛乃馀膏。理为窒者达,忾叹付长谣。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yā)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nián)天独自行。
刚刚接近中秋,月已清圆,似是在鸦青色的幕布上挂着一团冰盘。
忽然间,觉得今夜的月亮,独自行进在,与天隔离的空间。
参考资料:
1、霍松林著.宋诗举要: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6:第346页
2、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668-669页
诚斋: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杨万里进士及第,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丞。张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终身服之,并名其书室曰“诚斋”。鸦青幕挂一团冰:谓鸦青色的天空悬挂着一轮寒冰似的明月。幕:帷幕这里指天空。
元:同原。粘天:附着天。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诗的首句正是袭用这句俗语的语意。“才近”二字,扣题目的“八月十二”,只差三天,便是中秋,真称得上“近”了。本来每月的望日,月亮都是光明的,而这句俗语突出的是“中秋”,重点在“分外”。分外者,特别之意也,即较之其他月份更要清亮一点。八月十二,虽还未到中秋,但却接近中秋;虽未达到“分外”,却也是“已清”了。这已初步道出了题意。
第二句,进一步写“望”。诗人所望见的是“鸦青幕挂一团冰”。仰望高空,俨如帷幕,色比鸦青,倍觉淡雅。在这淡雅的帷幕之上,悬挂着一轮明月,色泽的优雅、美丽,颇能引人入胜。还不止此,在这里诗人不说“月”而说“一团冰”。团者,圆也;而冰的内涵首先是凉其次是亮,再次是白,这较之“一轮月”不仅更为形象,而且创造出一个既优美又冷清,既光明而又优雅的境界。它不仅给与读者以美的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情操的陶冶。
第三句在全诗中是一个转折,是第二句到第四句的一个过渡。“忽然觉得今宵月”,通俗易懂,简直就是一句白话。这种语言,新鲜活泼,是诚斋诗的特点之一。
第四句则说明“忽然觉得”的内容,也就是对“今宵月”的一个遐想。月是历代诗人最喜欢歌咏的景物之一。在诗人的笔下,月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而他们由月所引起的遐想,也是各不相同的。而诗人能独辟蹊径,别有所想,出人意表。诗人想的是这个月亮“元不粘天独自行”。“元”即“原”字,意思的“原来月亮并不是粘在天上而是独自行走的”。夜空片云全无,一轮明月高悬,似乎无所附丽,独自运行。设想新奇,月夜晴空的境界全出。
这首小诗,既创造出优美的境界,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又出以新奇的遐想,启迪着读者的思路;而那种通俗的语言,虽然传统的诗家,视为“鄙俗”,却使读者感到新鲜活泼。
曲旃新立锦屏开,霁色花香散水隈。但识高堂称万石,不知夹道有三槐。
朱扉夜奏云和瑟,紫气春浮沆瀣杯。家食未曾空五鼎,寄来甘旨是盐梅。
白云去不还,空留白云额。至今飞山颜,片片尽秋色。
萧萧事盘纡,刳石转攲仄。觚棱骞古殿,粉墨昏绝壁。
有客倦归艎,潇洒寄一适。松萝青鸟哢,江影卷馀白。
始时开山人,真意非无得。百年惊一吷,节物变今昔。
谁是云无心,翛然彼禅伯。
尚方新报赐衣成,玉节金书万里行。岭外方言通异俗,岛中烟火望孤城。
由来使者关风化,亲见朝廷录姓名。不用殷勤宣圣德,远人先贺海波平。
林下登高处,飘然兴不同。迎霜树五色,对酒菊多丛。
世事浮云外,风流落帽中。莫愁秋渐晚,天际有归鸿。
倾国与倾城。袅袅盈盈。歌喉巧作断肠声。看尽风光花不语,却是多情。
家近董双成。三妙齐名。谁教蜂蝶漫经营。留取无双风味在,真是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