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岂为南宗别,重寻大极墟。
先生蓑好在,止杀语何如?
柏子微风际,梅花细雨余。
十年登阁意,只益鬓毛疏。
猜你喜欢
一丘堪枕白云边,古塔高悬紫柏前。
到此心澄思出世,何年丹熟学登仙。
花神几度供铺锦,榆影更番佐数钱。
谁道屡经潇洒地,绝胜长驻艳阳天。
春湖景物画图中,朱阁偏宜翠柳笼。上客纵谈髯奋白,佳人醉舞脸舒红。
铺张锦绣花边日,堆叠琉璃水面风。民俗欢游鱼鸟乐,主人才合代天工。
灵钟秀毓,写宋人笔意,横壁双幅。旧日园亭,梦里山川,难寻白石歌曲。
游鱼不管晴和雨,但细数,池塘新竹。想露珠,叶底清圆,又是莲红菱绿。
秋水南华旧寺,老僧宏佛法,曾渡三竺。顶礼峨眉,健步青城,芒鞋踏破阳朔。
靠山傍水分明路,岂忍别,大江南北。待恁时,重返东篱,更赏渊明遗菊。
鹿车载酒竹间期,不记山妻泣谏时。已识形骸为外物,何须荷锸镇相随。
又名:秦中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jìng)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shuāi)。
日夕凉风至,闻蝉(chán)但益悲。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参考资料:
1、邓安生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37-138.
2、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1.
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东林:指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处境窘困。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作者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他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表明了对“我师”的尊敬与爱戴,暗示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寄远上人”。这二句,用“北士”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对偶相当工稳。同时正反相对,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七句写“凉风”,八句写“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景象。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所以会感到“益悲”。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感情的难以抒发,在于抽象。诗人常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于是“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这使得作者的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受到凉风、听到蝉声而“益悲”。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而读者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显得诗人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
冷浸乾坤影荡摇,狂澜万古自滔滔。游风欲动雪还沸,淫雨不收天更高。
留取蛇珠弄明月,乞持虹钓拂神鳌。渥洼已厌江南草,何事灵胥有怒涛。
绿房千子熟。
紫穗百花开。
莫言行万里。
曾经相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