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闻君久卧在云间,为佐嫖姚未得还。新结茅庐招隐逸,
独骑骢马入深山。九灵洞口行应到,五粒松枝醉亦攀。
明日珂声出城去,家僮不复扫柴关。
猜你喜欢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诗的前两句“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是写韩歆“昔日”与“今日”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韩侍御,即韩歆。公元758年(唐至德三载)被贬,由殿中侍御史来广德隐居,此时李白送韩歆去广德。昔日,韩歆是侍御,“或给事殿中,或举劾非法,或督察郡县,或奉旨外出”,“衣以绣者,尊宠之也。”可以说是耀武扬威,富贵荣耀。然而,韩歆“因朝会,闻帝读隗嚣、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帝大怒,以为激发。”“今日”李白“贳酒”来招待“昔日”的“侍御”了,如此巨大的落差,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后两句“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写欢送韩歆的情景。韩歆被贬,要去广德隐居,人们送别得喝酒,酒要用钱来买,没钱的李白有时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换。然而此时,诗人又身无分文,好友来了,“人情大似债,头顶锅来卖。”李白去赊酒,而且赊了大量的酒,“与君倾”。诗人一边赊酒,一边又去赊月。“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赊月自然要简单得多。“暂就东山赊月色”,这里的“月色”也赊下了,这里的“舞台”是东山,灯光、布景任尔用,诗中将“酒、月、歌”融合在“东山”的大背景下。当夜皓月当空,月光满地,诗人放声歌唱,人们尽兴欢歌,“酣歌一夜”,通宵达旦,这是为欢送一个人:“泉明”。泉明,即渊明,陶渊明。《野客丛书》载:“谓渊明一字泉明,李白诗多用之,不知称渊明谓泉明者,盖避唐高祖讳耳,犹扬渊之称扬泉,非一字泉明也。”诗人有意此时把韩歆比作陶渊明。因陶曾在彭泽县为县令,辞官不做。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李白在这里将两人相比,主要是对韩歆的安慰,更是对他的颂扬。
这首诗在艺术上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睹物兴情”、“辞以情发”。李白将客观景象溶入自己的主观意象,并达到了形式上的同构与精神上的共鸣,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那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诗句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
墙外即官道,秋高偶纵视。荒荒草半焦,兀兀寒烟起。
前头谁家坟,白杨挂钱纸。我亦有先垄,我亦为人子。
潼关咫尺地,春秋不一祀。望望落日斜,霜叶连山紫。
木石为交不背盟,卜居应得惬幽情。雨苔蘸水溪鱼上,风叶堕阶山犬鸣。
习懒已成忘盥栉,避喧渐远绝逢迎。义肥百战收全胜,特为耽诗太瘦生。
金庭昔开夏禹册,闻道仙蒲有灵液。移取苍梧九节英,种向青山一拳石。
嵩高真人掇紫花,黄精丹桂不足誇。吾将采服驻颜色,去驾青龙羽盖车。
碧阴凉至自开帷,梦破过从近有谁。香片乱飞都不扫,入怀翻爱是风姨。
平生少年时,
轻薄好弦歌。
西游咸阳中,
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
白日忽蹉跎。
驱马复来归,
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
资用常苦多。
北临太行道,
失路将如何。
临临欲去又添杯,一语殷勤道几回。他日相思如有信,粉笺莫带泪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