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君向雷峰塔边住,诗成总在倚阑时。苏堤残柳凝烟小,葛坞閒云度水迟。
衲子定回花绕屋,故人别后草生墀。相知不似相忘好,谁说庄周与惠施。
猜你喜欢
重揽衣裘敝更宽,徂年欲莫气先寒。雨中百草难为绿,霜后黄花尚耐看。
千古清真耆旧传,半生辛苦腐儒冠。便应筑室山阿去,嘉与斯人赋考槃。
相如未用尚文园,暴胜威名世已传。揽辔一时高莫挹,著书千首浩无边。
顾惭局趣何能驾,望绝骐骝不得前。圣世料材方责实,便应归泛五湖船。
八月九日天气凉,老仙会客登高堂。会稽太守廊庙器,黼黻政事多文章。
乌台御史守风节,州牧县令皆循良。盍簪偶尔动清赏,开筵四座罗壶觞。
太玄真人眉宇秀,辞辨析理推毫芒。举杯问答兴未已,歌舞落日增辉光。
娇鬟戏作猛将跃,大娘解演词人狂。冰弦戛击筝雁度,玉板拍裂鸣鼍轰。
婵娟鬓亸珠阿娜,细腰裙动金珰琅。霜糖炊粳荐膏膋,海错饤盘传蔗浆。
蜡炬照席飞银烬,桂花绕屋吹天香。人生得意须尽醉,酒渍啼痕秋梦长。
东山谢傅等陈迹,洛阳金谷何茫茫。月明上马清露下,无使乐极生悲伤。
春漏促,金烬(jìn)暗挑残烛。一夜帘前风撼(hàn)竹,梦魂相断续。
有个娇娆(ráo)如玉,夜夜绣屏孤宿,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dài)绿。
春夜里,一声声更漏十分急促,灯烛将灭,又一次次挑起残烛。整个夜里帘外春风摇撼着屋外翠竹,搅扰得人梦魂不定,断了又续。
闺房之中,有个娇娆如玉的佳人,夜夜空守绣屏,孤枕独眠。闲极无聊之时,她抱起琵琶弹起旧曲,她的眉黛像翠绿的远山一般。
2、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1,第82页
春漏促:春夜滴漏声急促。漏促,计时的滴漏急促。金烬:灯烛燃后的余灰,金花烛的余烬。金,此指金花烛,即雕镂金花的蜡烛。烬,燃烧之余物。
娇娆:形容美丽妩媚。这里指代美女。一作“娇饶”。寻旧曲:寻求往日与情人共赏的曲调。
这首词描写女子香闺寂寞之情。
这首词上片写女子春宵不眠,是通过她的感受表达的。因为夜深,又不能入睡,所以感到特别寂静;因为静也就感到漏壶的滴声特别响。特别是“促”字,份量相当重,它不是指时间过得快,而是表达女主人公的不安和烦躁。“金烬”句,从女主人公的行动中显示了她长夜不眠。灯暗了又挑,挑了又暗,直到烛残火烬。她的行动是无聊的,情绪是纷乱的。“一夜”二句情景合写。诗人将女子的孤独难眠之状,织入断断续续的竹声之中,把帘前风响与魂牵梦绕交融在一起,韵致无穷。
下片点出女子的状态和表情。“有个”二句是上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娇娆”是借代,以见女子的美丽。然而这样艳美的人儿,都是“夜夜绣屏孤宿”。一个“孤”字,不单是“孤独”,而是上片女子复杂心绪的凝结。这两句从女主人公外表的“美”与她处境的“孤”的矛盾中,显示了她内心的怨情。“闲抱”句是上片“金烬暗挑”行动的持续,是上句“孤宿”的进一步刻画,突现了她的凄凉。以往可能是高高兴兴地弹奏,而此时只是无聊地抱起了旧日的琵琶。“寻旧曲”也是对过去欢乐时刻的回忆,并想借回忆来冲淡眼下的孤独与凄凉,但回忆也解脱不了困境,而只能更增加孤苦。“远山眉黛绿”一句结尾,以貌写情,女主人公的愁容怨态跃然纸上。
这首词先借物写情,再由物及人,描写逐渐深入,情景交融,行神皆备,最终渲染出女子强烈的孤怨之情。
昔时幽径里,荣耀杂春丛。今来玉墀上,销歇畏秋风。
细叶犹含绿,鲜花未吐红。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嘉树团团俯可攀,压枝秋实渐斓斑。
朱栏碧瓦清霜晓,粲粲繁星绿叶间。
策杖江皋每独行,园林二月未闻莺。
红尘陌上应千尺,白发春来又几茎。
自分才疏甘屏迹,久判人弃任浮萍。
汉庭亦有中常侍,安得才如马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