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年事远游,邂逅长安道。东风多落花,夜雨足芳草。
胡为遽分携,使我伤怀抱。一杯临短亭,双鸿向晴昊。
还家有馀师,功名须奋早。课罢西畴耕,遗篇细论讨。
赠言致殷勤,贞白永相保。
猜你喜欢
少年怀宝谒京畿,又向明时下第归。蓟北莺啼春后满,淮南树色雨中微。
手披经史常忘食,家傍园林静掩扉。终待秋风六翮健,九霄云净看高飞。
风驱(qū)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yīn)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疾风驱使着骤雨倾倒在高城,乌云密布,雷声殷殷隆隆。
一会儿,那兴云作雨的龙挟着雷电乌云离去,眼前出现的是池塘水溢,青草滴翠,万蛙齐鸣。
参考资料:
1、晓光.儿童版·中华古诗三百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10:239
2、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03:252
驱:驱使。急雨:骤雨。云:这里指乌云。殷:震动。
池:池塘。
《五月十九日大雨》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开门见山,展现了大雨奇观。诗人站在城楼上,眼见疾风驱使着大雨,顿时大雨磅礴。然而夏天的阵雨来得快,去得疾。不一会儿雨过天晴,只留下一片蛙鸣。诗人通过自然界的风雨,感悟到了人生哲理。
前两句已把大雨写得十分畅满,极力描述了大雨的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急”、“驱”、“洒”三字形象地表现出夏雨的骤猛。云是“压”的,雷是“殷”的,又说明黑云、雷电的迅疾。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景象:雷雨过后,草色更青,池塘水涨,蛙声一片,诗人匠心独运,在震耳欲聋的雷声雨声后,仍写蛙鸣声,而两种声音,收到的是一闹一静的不同效果。雨后恬静平和的景象,与前两句磅礴威猛的雨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此诗写的是雨来到和雨止的景象。诗的前半句写出雷雨交作,气势雄峻;后半句写雨过天晴,平淡恬淡。前雷声,后蛙鸣,两两对照,逸趣横生。诗人通过写大自然的景况,告诉读者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时间不会长久,当人遇到困难时,要坚持、要勇敢顽强,与之斗争,难关是会度过的。
这首诗在造词遣句上虽模仿唐人,但在立意框架上与宋人咏景诗相近。刘基是诗人,更是政治家。政治家的胸怀往往与大自然的景况相融合,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
拂面风轻日渐长,玉人初试薄罗裳。斜阳楼外抛梭去,两两三三出洞房。
晓起娇姿正向东,黄昏转对夕阳红。倾心只解趋炎势,枉负滋深雨露功。
疏篱横出,绿枝斜露,笑盈盈地。悄一似、初睹东邻女,有无限、风流意。半开折得琼瑰蕊。惹新香沾袂。放曲屏珠幌胆瓶儿里,伴我醺醺睡。
欲说当时事,诸公岂愿闻!西园梅弄月,北郭酒论文;
峰势鸡冠耸,溪形燕尾分。故乡今剩我,何以慰离群!
归去乐,蜀道崔嵬天一角。青泥百折费跻攀,滟滪翻空波浪恶。
呜呼朝避长蛇夕猛虎,干戈满眼归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