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栻
- 长沙郡丞丁君挽词
- 生辰谢邵广文惠惠仁者寿赋
- 题淮阴祠
- 平时兄弟间十三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
- 次韵伯承见简探梅之什且约人日同游城东
- 叶夷中屡以书求予记敬斋予往年尝为亲旧为记
- 荆湖望月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二十二
-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 其二
- 憩清风峡
- 再和
- 和元晦咏画壁
- 和元晦咏雪
- 和元晦择之有诗见怀
- 淳熙四年二月既望静江守臣张某奉诏劝农于郊乃作熙熙阳春之诗二十四章章四句以示父老俾告于其乡之人而歌之
- 谢韩监芍药
- 默侄之官襄阳两诗以送之 其一
- 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
- 和元晦晚霞
- 和元晦雪压竹韵
- 和元晦赠上封和老
- 和元晦醉下祝融
- 和择之登祝融峰口占
- 和择之福岩回望岳市
- 和择之赋枯木
- 和择之赋泉声
- 和择之赋霜月
- 和择之韵
- 和张晋彦游岳麓
- 和张荆州所寄
- 和正父游榕溪韵
- 和朱元晦韵
- 鹤
- 湖南使者邵公召赴行在所寓客张某敬赋以饯行
- 户曹庐陵胡君引年求谢事予视其精力未衰留之
- 寄侯彦周
- 寄题建安公梅山堂
- 寄题周功父溪园三咏·雪亭
- 寄题周功父溪园三咏·嫣然亭
- 寄宇文邛州
- 寄曾节夫
- 寄赵漕
- 金山
- 静江归舟中读书
- 九日登千山观
- 旧闻长沙城东梅坞甚盛近岁亦买园其间念欲一
- 句
- 筠州曾使君寄贶中州新芽赋此以谢
- 腊后一日寻梅东门外马上遇雪
- 腊月二日携家城东观梅夜归
- 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 李仁甫用东坡寄王定国韵赋新罗参见贻亦复继
- 廉州何使君挽诗二首
- 廖宪送牡丹用海棠韵复走笔戏和之
- 岭南荔枝不可寄远龙眼新熟辄以五日颗奉晦叔
- 刘胜因自襄阳过予渚宫於其归小诗赠别
- 留题金山寺
- 六月二十六日秀青亭初成与客同集
- 六月晦发霅川广德兄与诸友饮饯于渔山已而皆
- 庐陵李直卿以复名其斋求予诗久未暇也今日雪
- 鹿鸣宴
- 路出祝融背仰见上封寺遂登绝顶
- 吕善化秩满而归两诗赠行
- 落梅
- 马上举韩退之语口占
- 马上口占
- 梦乘大舸卧泛江湖波涛甚壮醒乃悟其为雨因成
- 秘阁郑公移节乡部置酒饯别诗以侑之
- 墨梅
- 默侄之官襄阳两诗以送之
- 某敬采民言成六韵为安抚阁老尚书寿伏幸过目
- 某以四十字送详刑使君
- 南轩木犀
- 南岳庵僧寄上封新茶风味甚高薄暮分送韩廷玉
- 偶成
- 偶作
- 陪安国舍人劳农北郊分韵得阑字
- 七月旦日晚登湘南楼
- 齐山石壁间见林择之题字缅怀其人赋此
- 前日从赵漕饮因得遍观所藏书帖之富既戏成三
- 清明后七日与客同为水东之游翌朝赋此
- 人日游城东晚饭陈仲思茅亭分韵得香字
- 若海运使移节广东赋诗赠别予每过若海诸郎诵
- 三友堂
- 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
- 上封有怀元晦
- 诗送陈促思参佐广右幕府
- 诗送元晦尊兄
- 十二月十六日夜枕上闻雷已而大雪
- 十二月乙卯登岳阳楼丙辰再登
- 十三日晨起霜晴用定台韵赋此
- 十四日陪黄仲秉渡湘饮岳麓台上分韵得长字
- 十五日过小孤山
- 十五日再登祝融峰用台字韵
- 是日二使者出游晚凉有作
- 寿定叟弟
- 书妙应庵壁
- 四月四日饮吴仲立家海桐花下吴伯承以事不至
- 送八兄
- 送陈择之
- 送但能之守浔州
- 送范伯崇
- 送范西叔教授西归
- 送甘可大
- 送甘甥可大从定叟弟之桂林
- 送韩宜州
- 送胡伯逢之官金陵
- 送黄子默
- 送李崧才归闽二首
- 送李新州
- 送林择之
- 送零陵贾使君二首
- 送刘枢密留守建康
- 送然侄四归二首
- 送少隐兄赴兴元幕
- 送邵怀英赴召
- 送舜臣抚干表兄赴部
- 送外弟宇文挺臣二首
- 送鲜于大任入成都幕
- 送杨廷芳三首
- 送宇文正甫
- 送曾裘父
- 送赵节卿
- 送祖七倒西归二首
- 岁晚烹试小春建茶
- 所思亭海棠初折赠两使者将以小诗
- 汤总管邢监庙约游城东酒间求诗为赋此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 题伏龙寺壁
- 题福岩
- 题马氏草堂复斋听雪
- 题南台寺
- 题榕溪阁
- 题唐兴寺湘江亭
- 题湘潭丞黄子辩哦松轩
- 题邢使君钓隐
- 题益阳清修寺
- 题庾楼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北山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菊隐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橘沜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君子亭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蓼步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梅沼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霜杰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桃花坞
- 春日西兴道中
- 别离情所钟十二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严陵
- 喜雨呈安国
- 次陈择之游湖韵
- 平时兄弟间十三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 其八
- 从吕扬州觅芍药栽
- 水调歌头·雪月两相映
- 赋郑子礼寿芝堂
- 从郑少嘉求贡纲馀茶 其一
- 雪中登楼分韵得未字
- 正月强半梅犹未开黄仲秉作诗嘲之次韵
- 平时兄弟间十三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 其六
- 尧庙
- 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 其一
- 定叟弟生朝遣诗为寿
- 除夕登仲宣楼
- 城南杂咏二十首·山斋
- 送祖七侄西归二首 其一
- 城南杂咏二十首 兰涧
- 益阳南境松杉夹道郁然父老相传忠定张公为邑时所植也其间亦有既剪而复生者作诗属来者护持之
- 叶夷中屡以书求予记敬斋予往年尝为亲旧为记及铭矣今独成两绝句寄之 其二
- 吕善化秩满而归两诗赠行 其二
- 过马当山
- 过洞庭
- 襄州护漕使者侯寄示所作快目亭记辞多慷慨予
- 道旁见获者
- 广汉黄仲秉即转运使治之东作亭扁以楚翠盖取杜陵所谓楚岫千峰翠者属客赋诗
- 时为桂林之役前一日刑部刘公置酒相饯曾节夫预焉既而刘公用陶靖节斜川诗韵见贻亦复同赋以谢
- 初食荔枝 其二
- 同元晦择之游岳道遇大雪马上作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十二
- 子远使君出守广汉始获倾盖诸官赋诗赠别某广
- 龙孙竹生辰阳山谷间高不盈尺细仅如针而凡所以为竹者无一不具予寘石斛中暮春生数笋森然可喜为赋此
- 再用前韵
- 平时兄弟间十三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 其十一
- 昨过漕台庭前茶醾盛开已而詹体仁海棠和章及
- 望后一日与客自水乡登湘南月色佳甚翌日用乡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 其四 霜杰
- 游诚之来广西相从几一年今当赴官九江极与之惜别两诗饯行 其二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 其十一 吟风桥
- 四月二十日与客来城南积潦方盛湖光恬然如平时泛舟终日分韵得水字
- 和安国送茶
- 别离情所钟十二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严陵 其七
- 庐山有胜处曰卧龙南康朱使君始筑茅绘诸葛武侯像于其中以书属予赋诗寄题此篇
- 三茅观李仁父刘文潜员显道赵温叔崔子渊置酒分韵得高字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 其九 梅沼
- 城南杂咏二十首·蒙轩
- 和德美韩吏部笋诗
- 赋周畏知寓斋
- 有怀安国
- 雨后同周允升登雪观
- 仲春有怀
- 腊月二日携家城东观梅夜归 其三
- 次韵刘枢密 其一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二十
- 城南杂咏二十首·东渚
- 廖宪送牡丹用海棠韵复走笔戏和之 其二
- 新亭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三
- 王长沙梅园分韵得林字
- 寄题周功父溪园三咏 其二 溪亭
- 韩廷玉筑亭於官舍之旁园中故多梅会有飞雪予
- 初夏偶书
- 陪舍人兄过陈仲思溪亭深有买山卜邻之意舍人兄预以颛壑见名因成古诗赠仲思
-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 其五
- 长沙历冬无雪正月十日与客登卷云亭望西山始见一白莫夜复大作竹声萧然是日坐上分韵得云字
- 送少隐兄赴兴元幕 其一
- 别离情所钟十二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严陵 其三
- 中夜祝融观月
- 所思亭海棠初开折赠两使者将以小诗 其二
- 游岳寻梅不获和元晦韵
- 追饯马宪
- 夜得岳后庵僧家园新茶甚不多辄分数碗奉伯承
- 墨梅 其一
- 游诚之来广西相从几一年今当赴官九江极与之惜别两诗饯行 其一
- 闻定叟弟已近适迫祀事未能出先遣侄辈往迎书此问讯
- 筠州曾使君寄贶中州新芽赋此以谢 其一
- 中秋与僚佐登江陵郡城观月
- 二月二十日野步城南晚与吴伯承诸友饮裴台分
- 次韵周畏知问讯城东梅坞七首
- 和元晦林间残雪之韵
- 外弟信臣总干西归驻舟沙岸得半月之款于其行口占道别
- 过高台获信老诗集
- 湖南参议宋与道奉祠归崇安里中赋此以别
- 次韵许深父 其一
- 平时兄弟间十三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 其七
- 和定叟送行韵
- 自西园登山
- 次韵许深父
- 正月强半梅犹未开黄仲秉作诗嘲之次韵 其二
- 醇叟崇道之丧未得往哭闻窀穸有期辄赋二章以
- 水调歌头 联句问讯罗汉同张敬夫
- 重九陪详刑护漕东西楼之集
- 送临武雷令 其二
- 次赵漕赠王昭州韵
- 访罗孟弼竹园
- 六月晦发霅川广德兄与诸友饮饯于渔山已而皆有诗赠别寄此言谢
- 城南即事 其五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十一
- 赠乐仲恕
- 张安国约同赋仇氏{匡去王加赣}瓮酒
- 和杨教授 其一
- 笋脯一平驰寄因和去岁诗为一笑春笋未盛尚续致也
- 仲秉再用前韵为梅解嘲复和之 其二
- 张子渊携二子西归求予诗为赋此以致乡党之义
- 定叟弟生辰
- 城南杂咏二十首·丽泽
- 和黄仲秉喜雨
- 醇叟崇道之丧未得往哭闻窀穸有期辄赋二章以相挽者 其二
- 城南即事 其一
- 和元晦赠上封长老
- 谒陶唐帝庙词
- 田舍
- 张子真杨政光吴德夫追路湘源赋此以别
- 和陈择之春日四绝 其一
- 送杨廷芳 其二
- 若海运使移节广东赋诗赠别予每过若海诸郎诵书于旁琅琅可喜为之重赋 其二
- 登楼
- 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
- 谢邢少连送葡萄豆蔻栽
- 自上封下福岩道旁访李邺侯书堂山路榛合不可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二十一
- 和张荆州所寄 其二
- 默侄之官襄阳两诗以送之 其二
- 城南即事 其二
- 张子囦携二子西归求予诗为赋此以致乡党之义
- 从郑少嘉求贡纲馀茶 其二
- 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 其四
- 城南杂咏二十首 丽泽
-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二十五
- 宿方广寺
- 彪德美来会于泉有诗因次韵
- 和元晦怀定叟戏作
- 城南即事 其四
- 送杨廷芳 其三
- 和元晦马迹桥
- 下山有作
- 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其二
- 赋遗经阁
- 题曾氏山园十一咏 其一 尚絅堂
- 李仁父寄茯苓酥赋长句谢之
- 二使者游东山酒后寄诗走笔次韵
- 和签郑宪分赠米帖
- 送周畏知二首 其一
- 送祖七侄西归二首 其二
- 送然侄西归二首 其二
- 和友人梦游西山
- 仲冬朔日登湘南楼复用正父前韵
- 赋莲花峰
- 同游岳麓分韵得洗字
- 和吴伯承
- 送临武雷令 其一
- 和元晦方广版屋
- 城南杂咏二十首 石濑
- 过乖崖堂
- 自方广过高台
- 从郑少嘉求贡纲余茶
- 和宇文正甫探梅
- 寒食前三日野步乌龙山中石上往往多新芽手撷盈匊酌玉泉煮之芳甘特甚有怀伯承兄赋此以寄
- 送外弟宇文挺臣二首 其二
- 送张深道二首 其二
- 喜闻定叟弟归
- 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 其一
- 斜川日雪观所赋
- 李仁甫用东坡寄王定国韵赋新罗参见贻亦复继作
- 题马氏草堂复斋听雪 其二
- 用前韵送彪德美
- 过高台寺
- 道中景物甚胜吟赏不暇因复作此
- 过湘潭刘信叔旧居有感
- 送零陵贾使君二首 其一
- 赋罗汉果
- 柳堤 濯清亭
- 游惠山
- 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 其三
- 光弼侄得邑西归赋诗勉之并示光义二首 其一
- 晚过吴伯承留饮
- 城南杂咏二十首·采菱舟
- 城南杂咏二十首·濯清亭
- 立春偶成
张栻理学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本原,主张格物致知,知行互发。在知行关系上他认为“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行有始终,必自始以及终。”“盖致知以达其行,而行精其知”(《论语解·序》)。曾创建善化(今长沙)城南书院,主持岳麓书院,并先后在宁乡道山、衡山南轩、湘潭碧泉等书院聚徒讲学,声名极一时之盛。其弟子胡大时、彭龟年、吴猎、游九功、游九言,皆为湖湘学派之巨子。政治上誓不与秦桧为伍,力主抗金,学术上虽承二程,但有别于程朱而又异于陆学。
朱熹称其“学之所就,足以名于一世”,并述他受其深刻影响说:“余窃自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归。闻张钦夫(即张栻)得衡山胡氏学,则往而从问焉。钦夫告予以闻,余亦未之省也,退而沉思,殆忘寝食”。《宋元学案》作者黄宗羲称理学中“湖湘学最盛”。教育方面写有大量学记,提出办学的主张,说“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岂特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 道而济斯民也”。评价张栻的思想:“见识高,践履又实。”(《宋元学案·南轩学案》)。反对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主张以儒家的政治伦理去教育和培养修齐治平的人才。在教育方法上亦提出“为之则有其序,教之则有方。故先使之从事于小学,习乎六艺之节,讲乎为弟子之礼,而躬乎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周旋乎俎豆羽仑之间,优游于弦歌诵读之际”。认为学习必须循序渐进,“使学者知夫儒学之真,求之有道,进之有序,以免于异端之归”。反对学习上的好高骛远,在学与思的问题上,主张“学思并进”,在其主教岳麓书院期间,以此躬行实践,影响甚著。陈亮则曰:“乾道间东莱吕伯恭(吕祖谦),新安朱元晦(朱熹)及荆州(张栻)鼎立,为一代学者宗师。”(《陈亮集》卷21)。全祖望则云:“宣公身后,湖湘弟子有从止斋、岷隐游者,如彭忠肃公之节概,二游、文清、庄简公之德器,以至胡盘谷辈,岳麓之巨子也。再传而得漫塘(刘宰)、实斋(王遂),谁谓张氏之学弱于朱子乎!”(《湘学略·岳麓学略第五》)。朱熹尝言:“己之学乃铢积寸累而成,如敬夫,则于大本卓然先有见者也。”(《宋史·道学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