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
1/1000+页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
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
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
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
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
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
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
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
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
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
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
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
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
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37-39
2、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
3、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驿:驿站,古时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驿站,为往来官员歇息换马之所。驿骑:乘骡马传送公文的人。这里指乘马赴边的诗人。
平明:天亮的时候。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借指唐都长安。
呜咽:流水声若断若续。子:男儿。
貂裘:貂皮袍子。貂,一种动物,皮料珍,最能御寒。
新封侯:指是时宇文氏新任判官。
前月:上月。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今新疆库车)。
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
沙碛:指沙漠、戈壁。终朝:从早到晚。
奉:接受并执行。
塞垣:边关城墙。
关:陇山下有陇关,又名大震关。
飕飗(sōuliú):象声词。风雨声。
赖:依靠。离忧:别离之忧。
子:这里指宇文判官。携手:比喻互勉共进。修:长。
全诗大体可分为三层,开头六句叙述离长安西行情景;中间十六句叙述路遇宇文判官情景,最后八句叙述夜宿陇山情景。
诗的开头从离京西上军起。一开始就写浑骑的飞奔。“一驿过一驿”写路程的遥远,也透露着行进的迅速;“驿骑如星流”,写行进的迅速,包包含着路程的遥远。“如星流”这一比喻把飞驰的驿骑写得很形象。接着用“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对路程的遥远和行进的急切加以补充。以上四句从奔赴边关的急切方面写。以下两句则从奔赴边关的悲愁方面写:“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写抵达陇山及产生的感受。关于陇水,《陇头歌辞》说:“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诗人途经陇山,自然要产生古今相通的行役之情和思乡之感。如诗人在《经陇头分水》中写到的:“陇水何年有,潺潺道路傍,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这正是“愁”的内容。以上点出题目“初过陇山”,写总的感受,以急迫而悲慨的情调引起全诗。
以下十六句写途中遇字文判官及双方交谈所得边地情景。诗中先以“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来勾划出一个餐风宿露、鞍马风尘的骑者形像,为“谁家子”的出现蓄势;紧接着又用“西来谁家子”一向来强调,然后以“自道新封侯”来点明骑者的身份与心理。“沙尘”、“雾露”两句可见旅途之艰辛,而“自道”一句却又见骑者的兴奋与自豪,在上层“呜咽令人愁”的基础上,格调为之一转。“前月发安西”以下八句是骑者即字文判官叙述沿途情景。先以四句写路途的遥远,又以两句写天气的恶劣,再以两句写道路的坎坷艰难,从各个方面极写“塞垣苦”,描绘极为真切。边塞如此艰辛而逼出的却是极高昂的情调:“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这就直接揭示出骑者的内心世界,以身许国,公而忘私。这样,上面对边塞苦寒的极力铺写,就成为了突出骑者的必要铺垫。建安诗人曹植曾在《白马篇》中描写了一个“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哪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赴边战士的形象。在两诗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这种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是古今相遇的。这些诗句,为“西来”的骑者所“自道”,是戍边将土坦率真诚的表白,也是诗人对他们的赞许,其中也表现了诗人的胸襟。
诗的最后八句又收笔写陇山夜景和诗人心境。诗人以“山口月”写所见,以“溪流与松风”写所闻,构成苍凉荒寒的陇山夜景,用它来牵动、来烘托诗人的“离忧”。“别家赖归梦,山塞多高忧”承上两句夜景写愁怀,诗的情调为之一抑,真切传达出远离家乡的诗人的情怀,而最后两句:“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情调顿时一扬,扣应题目“呈”字,以昂扬情调结束全诗。
全诗写初过陇山途中情景,时而有急促的行进,时而有深沉的乡思,时而有边塞的艰辛,时而有昂扬的斗志,使诗的情调如波浪汹涌,充分表达了初赴边塞的诗人复杂的情怀;而以“呜咽令人愁”开头,以“不愁前路修”结束,说明“”这种慷慨昂扬的格调乃是作品的主旋律。由于有深刻的切身体验,诗中写景写事写情都极为真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黑姓蕃(fán)王貂(diāo)鼠裘(qiú),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黑姓蕃王身穿貂鼠皮袭,酒醉起舞得来彩缎锦绸。
关西老将惯于辛苦征战,年已老大仍然转战不休!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12-113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7-249
黑姓蕃王:指统辖一方的少数民族王侯或高级将领。貂鼠裘:即韶皮袍子。葡萄宫锦:绣有葡萄图案的丝织品。宫锦,王宫中所用的名贵丝织品。醉缠头:唐人宴会时,常酒酣起舞,赠舞者以缠头。缠头,古时歌舞的人把锦帛缠在头上作妆饰,称为“缠头”。
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汉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行兵:统兵作战。
诗的前两句写边镇少数民族将领的逸乐。从三个方面写黑姓蕃王的生活:一是穿着:貂鼠裘以示名贵;二是宴饮:写纵荡不羁;三是玩物:葡萄宫锦以示器物的奢侈。写边镇蕃王,不去写他的军事生活,而是选择一些细节写他的享乐生活,可以看出他们的地位,他们的骄纵。
诗的后两句写关西老将长期征战之苦。“能”,主要不是说具有能力,而是说其不得已。一个“苦”字,是关西老将全部征战生活的写照。“七十”,写出了老将年迈而非确指。“仍”概括了老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征战生活,“苦”字自在其中。写“关西老将”专写其征战生活,与“黑姓蕃王”适成鲜明对照。“黑姓蕃王”逸乐如彼,“关西老将”苦战如此,诗人因而感慨。诗中仅把两种鲜明对照的现象作客观罗列,而写的实际是诗人所感。
岑参这篇作品以自己边地所见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作鲜明对照,表现了汉、蕃两族将领的苦乐不均,这样,这首诗就上升到了政治层面,使诗歌境界得到了提升。
六月栖(xī)栖,戎车既饬(chì)。四牡(mǔ)骙(kuí)骙,载是常服。玁(xiǎn)狁(yǔn)孔炽(chì),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lí),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yóng)。薄伐玁狁,以奏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rú),整居焦获。侵镐(hào)及方,至于泾(jīng)阳。织文鸟章,白旆(pèi)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zhì)如轩。四牡既佶(jí),既佶且闲。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zhǐ)。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páo)鳖(biē)脍(kuài)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六月出兵奔不歇,兵车修整准备齐。四匹雄马肥又壮,人人穿起出征衣。玁狁来势特凶猛,我方边境已告急。周王命我去征讨,保卫国家莫推辞。
四匹黑马选配好,马技娴熟守规章。正值盛夏六月天,披挂整齐上战场。披挂整齐上战场,行军卅里赴边疆。周王命我去出征,辅佐天子保家邦。
四匹公马体高长,宽头大耳气势昂。猛烈出击讨玁狁,建立功勋威名扬。将帅严谨兵纪强,同心协力报边防。同心协力报边防,安定国家民安康。
玁狁来势不软弱,焦获整顿备战忙。目标镐地与方地,不久就要到泾阳。我军飞鸟旗帜扬,白色飘带鲜又亮。我军兵车有十乘,先行冲锋勇难挡。
我们兵车很安全,前后高低都稳健。四匹公马步伐齐,步伐齐整性驯良。猛烈出击讨玁狁,进军太原敌胆丧。文武双全尹吉甫,万国效法好榜样。
宴请吉甫喜洋洋,终得天子多重赏。从那镐京回家乡,出征日子实在长。斟满美酒敬好友,蒸鳖脍鲤佳肴香。出征酒宴还有谁?孝友张仲也在场。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371-376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55-358
栖栖:忙碌紧急的样子。饬:整顿,整理。骙骙:马很强壮的样子。常服:军服。玁狁: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孔:很。炽:势盛。是用:是以,因此。匡:扶助。
比物:把力气和毛色一致的马套在一起。闲:训练。则:法则。服:指出征的装备,戎服,军衣。于:往。三十里:古代军行三十里为一舍。
修广:指战马体态高大。修,长;广,大。颙:大头大脑的样子。奏:建立。肤功:大功。严:威严。翼:整齐。共:通“恭”,严肃地对待。武之服:打仗的事。
匪:同“非”。茹:柔弱。焦获:泽名,在今陕西泾阳县北。镐:地名,通“鄗”,不是周朝的都城镐京。方:地名。织文鸟章:指绘有凤鸟图案的旗帜。旆: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央央:鲜明的样子。元戎:大的战车。
轾轩:车身前俯后仰。佶:整齐。闲:驯服的样子。大原:即太原,地名,与今山西太原无关。宪:榜样。
祉:福。御:进献。炰:蒸煮。脍鲤:切成细条的鲤鱼。侯:语助词。张仲:周宣王卿士。
此诗叙写尹吉甫北伐玁狁的战争全程。全诗六章,前四章主要叙述这次战争的起因、时间,以及周军在主帅指挥下所做的迅速勇猛的应急反应。诗一开首,作者就以追述的口吻,铺写在忙于农事的六月里战报传来时,刀出鞘、箭上弦、人喊马嘶的紧急气氛(“柄栖”、“孔炽”、“用急”)。二、三章作者转向对周军训练有素、应变迅速的赞叹。以“四骊”之“维则”、“修广”、“其大有颙”的强健,以“我服既成”的及时,“有严有翼,共武之服”的严明及“以奏肤功”的雄心,从侧面烘托出主将的治军有方。第四章作者以对比之法,先写“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的凶猛来势;次写车坚马快、旌旗招展的周军先头部队“元戎十乘,以先启行”的军威。一场恶战即将开始,至此,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峰。第五章作者并没有被时空逻辑的局限所束缚,凌空纵笔,接连使用了三个“既”字(“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描写己方军队以无坚不克之凛然气势将来犯之敌击退至靠近边界的太原。很自然地从战果辉煌的喜悦之中流露出对主帅的赞美和叹服。从紧张的战斗过渡到享受胜利的平和喜悦,文势为之一变,如飞瀑落山,又如河过险滩,浩荡而雄阔。最末一章,作者由对记忆的描绘转向眼前共庆凯旋的欢宴。“来归自镐”是将记忆与眼前之事联系起来,而“我行永久”说明作者也曾随军远征,定国安邦,与有荣焉。然而自己的光荣之获得,又与主帅的领导有关,可谓自豪与赞扬俱在其中。
从审美的角度统观全诗,这种以追忆开始,以现实作结的方法,使得原本平淡的描写平添了几分回味和余韵。同时,此诗在行文的节奏上,一、二、三章铺垫蓄势,第四章拔至高潮,第五章舒放通畅,第六章归于宁静祥和,也使诗歌产生了丰富变化的节奏感、灵动感。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
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夜半高堂客未回,祗将芦管送君杯。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辽东一带九月时节芦叶将断,辽东地方小孩儿们采制芦管。
新制芦管声音清悲多么动听,一支曲于随着风儿飘满海边。
海边一带树木凋零天已下霜,吹起芦管声音嘹亮月色苍苍;
白狠河北戍边士卒更添愁恨,玄兔城南离乡人儿都要断肠。
辽东将军长安宅中宾客云集,让那美女手持芦管吹起乐曲,
欢奏芦管调儿啾飕胜过洞箫,曲子声卢多么幽远赛过横笛。
半夜时分大堂之上宾客来说,只将芦管声声吹起把酒相劝,
声音精巧惊动路旁丝丝杨柳,又似梅花朵朵飘下落向后园。
座上客人爱听管瞥不愿离去,高卷珠帘遍插红烛再整酒席;
辽东将军乘醉起舞不肯罢休,吩咐美女捧起芦管再吹一曲。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64-165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15-219
辽东:辽水之东。今辽宁南部辽河以东地区。芦叶断:芦叶垂条,长势正旺,已到了可摘芦管之时。
可怜:可爱。海头:辽东近海,故有此称。
海树:海边树木。萧索:萧条。雨:动词,降下。苍苍:指月色苍茫。
白狼:白狼河,今辽宁大凌河。玄兔:又玄菟,东汉有玄菟郡,在今沈阳市东。
辽东将军:指裴将军。
弄调:调拨、演奏。啾飕(jiūsōu):象声词,指芦管之声。洞箫:即排箫,又名参差,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编排而成。窈窕:本指女子姿态之美,此处用以形容芦管之声优美动听。欺:压,胜。
杨柳、落梅:这里均含双关义,既指现实的杨柳、梅花,又指《折杨柳》《落梅花》这两文古乐曲。《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有《折杨柳》《落梅花》,皆笛中曲子,常用以抒写伤春悲离之情。
珠帘:嵌有珠子的帘子。
诗的开头四句写芦管的产地及其声音特色。前两句在点明芦管来历的同时,勾划出九月深秋、芦叶遍地、辽东小儿采芦管的风俗画;后两句则写芦管声的清悲,并以“风飘海头满”来加以渲染;芦管的清悲,透露出边地的凄清和悲凉,以苍凉气氛引起全诗。诗的次四句承开头继续写芦管声音的凄清悲凉。前两句用萧索的海树、下霜的天空和苍苍的月色构成凄凉的边地景象来衬托芦管声调的凄清悲凉,后两句则又以远离乡土、久戍边地的士卒们的心情来陪衬芦管声调的凄清悲凉。以上八句通过边地景物的烘托,人物心情的陪衬来写芦管声调“清且悲”的特色。
以下十二句写裴将军宅中酒宴之间吹奏芦管。前四句先点出“辽东将军长安宅”这一地点及高堂美女、佳宾满座的环境,然后以“啾飕”、“窈窕”形容芦管声调之美妙,井与洞箫、横笛比较来突出其美妙。宴中之人只觉其动听,而不觉其清悲,与上文比较,已另是一副笔调。次四句接上文仍以时间为线索,进一步描绘芦管声调之巧:不仅使《折杨柳》、《落梅花》等名曲为之逊色,而且使陌上杨柳、园中梅花为之惊动,诗人巧妙地运用双关手法,把对曲调的描写与对景物的想象结合起来,既构成优美的意境,又突出了芦管曲调的无与伦比。诗的最后四句仍以时间为线索,写更阑人静,而宾主都没满足,在人们的这种反映中进一步突出芦管音调之动人。芦管在无休无止地吹下去,诗歌也就在这种无休无止的芦管声调中结束。
这首诗写芦管,分两方面来写。前幅八句与的是海树萧条、严霜满天、月色苍苍那样一个边地环境中的芦管声,其声凄清悲凉,传达的是戍边战士的忧愁;后幅十二句写的是珠帘高卷、红烛罗列、佳宾满座那样一个将军宅地中的芦管声,其声美妙精巧,传达的是将军高官们的欢娱。辽东戍边是无止无休的,宅中酒宴也是无止无体的,二者通过“芦管”贯穿起来而又在客观上形成鲜明对照。辽东将军而于长安宅中作乐,洞箫、横笛听得腻了,边地的芦管便成了他们最为新巧别致的助酒之物,讽刺之意是富于笔端的。这首诗前半写芦管声,而以边地景物来烘托,以言其“清且悲”;后半写芦管声,而以“会佳客”、“客未回”、“听未足”为线索,以芦管与箫、笛之类乐器,与《折杨柳》、《落梅花》之类乐曲比较并以对景物的想象来渲染,以言其“窈窕”精巧,手法是很高明的。全诗深宏阔大,波澜起伏,意境深远苍凉与清幽婉秀叠用交错。
唐高祖之第三女,微时嫁柴绍。高祖起兵反隋,绍与妻谋曰:“尊公欲扫平天下,绍欲迎接义旗,二人同去则不可,吾独行又俱后害,未知机如何?”妻曰:“公宜速去。予一妇人,临时自为计。”绍即间行至太原投高祖。妻乃归酃县,散家资,起兵以应高祖,得兵七万人,颇多为女子,与太宗俱围京城,号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地位低微时嫁给了柴绍。唐高祖率兵起义,柴绍和妻子商量说:“你父亲想平定混乱的天下,我想投奔起义军,一起离开不可行,我独自走后又害怕你有危险,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妻子说:“你应该速速离开。我一个妇女,到那时自己会有办法的。”柴绍立刻抄小路赶往太原投奔唐高祖(李渊)。他的妻子则回到酃县,拿出家里的积蓄,组建一支军队来响应唐高祖(李渊),招募到的士兵有七万人,很多都是女子,和唐太宗(李世民)一齐包围了京城,号称“娘子军”。京城被攻下以后,她被封为平阳公主。
本站。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sài),归雁(yàn)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然。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4
2、邓安生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32-133
3、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84-85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这里代指前线。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下面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燕瑾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狂风吹古月,窃(qiè)弄章华台。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击倚天剑,直斩长鲸(jīng)海水开。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xiāng)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yī)天子,始知灞(bà)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ɡāi)。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叛将康楚元、张嘉延非法弄兵,窃取荆州。
北落星的光彩明亮闪耀,战争胜利在望;南征猛将密集如云,气势如雷。
靠近天的长剑像闪电一样地挥动,直斩长鲸,劈开海水。
我看到楼船这样壮阔,就像王浚当年率领军队从三蜀东下,直取吴国,接受了吴军的投降的景象。
扬兵开战,虎旗张扬,杀声震天,江中顿时白浪翻滚,犹如银屋。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指挥的将军身居玉帐之内,在河魁星的方位设置军帐。紫髯若戟,头冠崔嵬,十分威武雄壮。
天子驾临,细柳营开,细柳治军严谨,纪律严明。才知道灞上的队伍,就像孩子们在做游戏,很容易受到敌人的袭击。
羌笛横吹《阿亸回》曲子,月光笼罩下的戍楼中吹起《落梅》。
将军舞起长剑,壮士呼声震天。
军队得胜庆功,演奏献凯之曲时,功臣的画像能被画在未央宫的麒麟台上。
本站。
古月:是“胡”的隐语。这里指叛将康楚元、张嘉延。窃弄章华台:指康张叛军弄兵窃取荆州。窃弄,非法弄兵。章华台,楚灵王所筑造,旧址在今湖北省。这里代称荆、襄一带。
“北落”两句:北落星的光彩明亮闪耀;南征猛将密集如云,气势如雷。北落,星名,即北落师门星。位置在北方,古代常用此星占卜战争胜负,如星光明亮,就认为胜利在望。
电曳:像闪电一样地挥动。倚天剑:意谓靠近天的长剑。
龙骧:人名,指益州刺史王浚。官至大将军。三蜀:指蜀郡、广汉、犍为三郡,皆在今四川境内。
虎旗:即熊虎旗,古时主将的军旗。身居玉帐临河魁(kuí),紫髯(rán)若戟(jǐ)冠崔(cuī)嵬(wéi)。玉帐:指主将所居的军帐,坚固不可侵犯,像玉制作的帐篷一样。临河魁:在河魁星的方位设置军帐。紫髯:原为三国时吴国孙权容貌的美称,这里指南征将领容貌的威武。崔嵬:高耸的样子。
羌笛:由西方部族传入的笛子。这里泛指笛。《阿亸回》:即《阿滥堆》,乐曲名。
九垓:九重天。麒麟台:麒麟阁,在汉代的未央宫内。汉宣帝时,画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的图像在麒麟阁上。
《司马将军歌》,乐府《征伐王曲》调名,是李白模仿《陇上歌》而作的乐府诗。诗中歌颂南征将士威武的气概和严肃的纪律,表达了诗人对平定康张叛乱的必胜信念。